绿色建筑技术指南
基本信息作者:卜一德主编
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4-1
版次:1页数:415字数:660000 印刷时间:2008-4-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9787112098118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内容简介 为有助于绿色建筑的具体实践,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编写本指南。全书共分两篇十八章:第一篇,绿色建筑法规体系,包括:①概述;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③绿色建筑技术导则;④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⑤中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评价模式及支撑体系;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节能省地型住宅技术要点;⑦住宅建筑节能设计;⑧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二篇,绿色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技术,包括:①绿色建筑设计策划;②绿色智能建筑对房地产开发的要求和启示;③建筑节能技术概述;④小城镇住宅建筑节能设计;⑤规划和建筑节能设计技术;⑥建筑结构节能、省地设计技术;⑦暖通空调、动力节能设计技术;⑧电气节能设计技术;⑨给水排水节能设计技术;⑩绿色建筑施工技术。
本书集有关法律法规和应用技术于一体,内容新颖、全面,可供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学习使用。
目录第一篇绿色建筑法规体系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绿色建筑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综合评价体系
第二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第一节产生背景
第二节指标体系
第三节运行机制
第三章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第一节总则
第二节适用范围
第三节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
第四节绿色建筑指标体系
第五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技术要点
第六节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绿色建筑的内涵与外延: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通过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工程实践,以及我们对不同领域的专家调研,我们认为在探讨绿色建筑的内涵时,需兼顾到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建筑的社会性:
发展绿色建筑必须立足于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审美要求和道德、伦理价值观。至少在目前阶段,绿色建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观念问题。
由于绿色建筑的内涵要求我们在建设领域及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建筑师或设备工程师必须有意识地考虑到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考虑到如何控制吸烟气体对非吸烟人群的危害;在建筑的运营阶段,要做到节能,节约用水等,这些都不是技术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的意识问题,生活习惯问题,这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利己行为,也是一种利他的行为。而这种利他性,则需要公共道德的监督和自我道德的约束。这种道德,即是所谓的“环境道德”或“生态伦理”。
另一方面,现代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快、压力大,对舒适度和健康的关注程度,大多远远高于产生这种舒适度所消耗的能源和资源。比如对大面积玻璃幕墙的追求,如果没有合理的配套遮阳设计会带来高昂的运营成本,更不用说光污染和维护清洗的难度。尽管如此,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全玻璃幕墙建筑还是一天比一天多。
这就提示我们,在提倡绿色建筑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以满足现代人的心理需求为前提,否则,片面地强调绿色建筑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对生活的约束,不仅会增加绿色建筑推广的难度,甚至会产生一定的误解和抵触。
2.绿色建筑的技术性:
发展绿色建筑必须立足于现有的资源状况和现代的技术体系,用现代的技术来解决现代人们面临的问题,满足现代生活产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