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再用
柴再用?—935,汝阳(今属河南)人。他是杨行密手下的一员虎将,率兵作战,所向披靡。唐昭宗乾宁二年(895)擢光州刺史。天祐初,朱温攻淮南,经过光州,柴再用英勇抵抗,斩获甚多。杨行密建立吴国后,拜柴再用为左龙武统军,后历任武昌军节度使等职。选自清代马骀《马骀画宝》。 潢川民间传说---柴再用计全光州城,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势力间发生混乱。公元905年秋末,光州刺吏柴再用得到军报:朱全忠(参加黄巢起义的朱温)叛变投唐,成为唐末藩镇节度使,率领号称40万大军,进攻淮南(指淮南节度使所割据的地盘),前军到达光州辖境(那时候的光州城在今潢川南城)。 柴再用从军报中得知朱全忠的队伍,途中遇上大雨,人困马乏,有不少士卒逃亡,因而坚定了守城的信心,组织军民严加防备。 全忠派使者对柴威胁道:“我王(唐封朱全忠为梁王)传下旨意,要你献城归降,升你为蔡州(今河南汝南)刺史,如果顽抗,便将全城人杀光。”柴送毕来使后,换上套副装,登城见朱全忠,执礼甚恭说:“光州城小兵弱,哪敢触犯大王威严,大王如能攻下寿州(今安徽寿县),光州敢不从命归降?”朱全忠见光州城防甚严,恐怕一时攻不下,不如答应柴再用的要求。 于是挥军后撤,他自己也退到光州城东所筑的十二连城的城堡内。朱全忠在城堡内呆了十几天,避开光州,率师去攻打寿州。不料柴再用突然派兵抄龚他的后军,使朱全忠损兵折将,险些全军覆没。柴再用计全光州城,被后人传为佳话。)《太平广记》记载,龙虎畜狐蛇(卷第418-459)(出《稽神录》)柴再用龙武统军柴再用常在厅事,凭几独坐,忽有一鼠走至庭下,向再用拱手而立,如欲拜揖之状。再用怒,呼左右,左右皆不至。即起逐之,鼠乃去。而厅屋梁折,所坐床几,尽压糜碎。再用后为庐鄂宣三镇节度使卒。【后梁纪二】记载,起著雍执徐八月,尽重光协洽二月,凡二年有奇。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开平二年(戊辰,公元九零八年)八月,吴越王镠遣宁国节度使王景仁奉表诣大梁,陈取淮南之策。景仁即茂章也,避梁讳改焉。淮南遣步军都指挥使周本、南面统军使吕师造击吴越,九月,围苏州。吴越将张仁保攻常州之东洲,拔之。淮南兵死者万馀人。淮南以池州团练使陈璋为水陆行营都招讨使,帅柴再用等诸将救东洲,大破仁保于鱼荡,复取东洲。柴再用方战舟坏,长槊浮之,仅而得济。家人为之饭僧千人,再用悉取其食以犒部兵,曰:“士卒济我,僧何力焉!”丙子,蜀立皇后周氏。后,许州人也。资治通鉴记载,徐知询,简婿也,擅留简亲兵二千人于金陵,表荐简子彦忠代父镇鄂州,徐知诰以龙武统军柴再用为武昌节度使;知询怒曰:“刘崇俊,兄之亲,三世为濠州;彦忠吾妻族,独不得邪!” 初,楚王殷用都军判官高郁为谋主,国赖以富强,邻国皆疾之。当时汴军数万人攻寿州,“州兵少,吏民汹惧。延寿命黑云队长李厚拒之,厚殊死战,都押牙柴再用复为之助,延寿悉众乘之,汴兵败走。《广记》记载,龙武统军柴再用,尝在厅事,凭几独坐,忽有(《广记》有“一”字)鼠走至庭下,向再用拱(《广记》有“手而”二字)立,如欲拜揖之状。再用怒,呼左右,左右皆不至。即自起逐之,鼠乃去,而厅屋梁折,所坐床几尽压糜碎。再用后为卢鄂宣三镇节度使卒。(《广记》卷四百四十)【后唐纪八】记载 ,六月,吴德胜节度使兼中书令(中书令,汉武所置。出纳帝命,掌尚书奏事,盖周官内史之任。周官内史掌王之八柄。初汉武游宴后庭,公卿不得入,始用宦者典尚书,通掌图书章奏之事。初,秦代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尚犹主也。)柴再用卒。先是,史官王振尝询其战功,再用曰:“鹰犬微效,皆社稷之灵,再用何功之有!”竟不报。 契丹寇应州。 杨行密击朱全忠之战,唐乾宁二年(895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乘蔡州四面行营都统朱全忠忙于对兖(治今山东兖州)、郓(治今山东东平西北)二州用兵之机,进行的主动出击作战。 是年正月,杨行密向朝廷上书历数朱全忠的罪状,并请求会合易定、兖、郓、河东的军队共同讨伐朱全忠。二月,杨行密领兵沿淮河到达泗州(治临淮,今江苏盱眙西北),攻取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东),俘依附朱全忠的刺吏张琏。三十日围攻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久攻不下。四月三日,杨行密准备撤兵返回,其部将朱延寿请求再试攻一次。结果因守军放松守备,朱延寿一鼓作气攻取寿州城,获寿州刺史江从勖。杨行密以朱延寿暂为寿州团练使。不久,朱全忠派兵数万进攻寿州。寿州驻军较少,官吏百姓惶恐不安。朱延寿在军中每面旗帜下派25名骑兵,命黑云队长李厚带领10旗突击汴军,因敌众己寡未胜。朱延寿将杀李厚,李厚请求增兵再次突击,表示如不能取胜,甘愿一死。汝阳都押牙柴再用也为李厚请求,朱延寿给李厚增拨了5旗兵力。李厚拼死奋战,柴再用全力相助,朱延寿也率领全部人马后援,汴军被击退。接着,杨行密派兵袭占涟水(今属江苏)。杨行密又通过对依附于朱全忠的州县主动出击作战,拓展地盘,阻遏朱全忠插足淮南,为稳定和发展自己的势力创造了条件。杨渥遣柴再用讨之,败崇景于万胜冈,崇景弃州遁,是也。又牛栏峡,在府东二十里,左有金鸡山,右有银屏山,相对若栏。《志》云:袁有三峡,谓牛栏峡,与分宜之钟山、昌山二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