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陈楚

1、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日本大使陈楚,男,山东省荣成市崖头镇河南村人,生于1917年。早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军区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大众日报》总编辑、辽东日报社社长,东北日报社副社长、长江日报社社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副部长,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司长,驻苏联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外交西亚北非司、新闻司司长,首任中国驻日本大使,常驻联合国代表,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秘书长。

陈楚

他长期从事外交工作,参与并经历了新中国外交工作中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71年11月8日,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周总理、姬鹏飞、陈楚等人,指示他们筹划出席26届联大会议的有关工作。1972年11月至12月,陈楚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大使衔)。1973年4月至1976年12月,出任首任中国驻日本大使,1975年8月15日代表中国政府同代表日本政府的宫泽喜一签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渔业协定》。1977年5月至1980年6月,他接替黄华担任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此后,陈楚先后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总理特别助理等职务。离休后,他继续从事中日友好工作,致力发展两国关系。在日中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陈楚与赵朴初等5位长期从事中日友好关系工作的著名人士,获得了日本政府授予的“勋一等瑞宝章”。1999年,陈楚在北京病逝。

陈楚

2、画家陈楚,男,1972年生人,字禹明,号豆腐僧、豆腐和尚,曾用笔名阿土。河北唐山人,祖籍湖南长沙,自幼随外祖父文秀先生苦习书画、古文。5岁能诗,9岁善书。不慕名利,不参加任何比赛和组织,潜心学问,大隐于市。书善章草、古篆,画善山水、人物,性格乖张,少有结交,所做书画稍有不合意者聚火焚之。推崇汉服为国家正式礼服摹本,并着力研究以传统孝道为基础建立合乎新时代的道德规范。

陈楚

3、天极网经理生于1979年,杭州人,从3岁起开始漂泊之旅,至今仍未安定,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是想一下现在在哪座城市。从电子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到今天的IT精英,年轻的他和年轻的中国IT业一起成长。而天极网经理的正式身份之外,他还拥有另一个时髦的名号———城市探险者,酷爱探询这个城市中被废弃的“凶宅”和各种地下通道。爱好喝酒、探险、上网“胡喷”。

4、四川省益州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名治安,号借光斋主、梦寻斋主。1947年出生于四川唐昌。陈楚现为世界艺术家联合会理事、美中企业家艺术家委员会理事、台湾国际文人画家总会执行理事、中国当代书法家连谊会副会长、中国碧海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空军蓝天书画院首届院士、四川省益州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都江堰是书法家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都江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中国雪山印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5、全国元心理协作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又笔名江村、东方、木子等,1954年生,浙江温岭人。中共党员。中学时即有书画参加省观摩、地区巡展,大学时获书画竞赛一二等奖。1990年入鲁迅文学院进修。历任椒江市文化局副局长、市文联秘书长,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报刊主编,兼任浙江省及台州市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全国元心理协作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6、陈楚文化所谓“陈楚”,即今河南省东部周口市所辖区域。这里位于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陈楚地区的行政、文化中心过去一直在淮阳。淮阳上古为太昊伏羲之墟,西周为陈国,战国末期楚国徙都于此,史称“陈楚”。陈楚地区处在上古华夏、东夷、苗蛮等多种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对中华主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所谓“陈楚文化”

概指产生发展于陈楚地区的一种地域性文化,是有史以来生活在陈楚地区的人们所共同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称。

陈楚文化研究是以大量周口文献(文书)、文化遗存、民俗传说为依据,以周口历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进而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综合性研究。

陈楚文化的研究大致有以下方向:

1、民族始祖文化。

2、姓氏文化。

3、易文化。

4、老子及道家、道教文化。

5、陈地历史名人、家族文化。

6、陈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二、陈楚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国内地域文化研究,均追溯至春秋、战国,比如邯郸赵文化研究、江苏吴文化研究、陕西秦文化研究、山东齐鲁文化研究等,那个时期形成的丰盛文物制度,为当今地域文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陈楚文化与上述地域文化相并列,并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质。

学界坦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文化的中国。在信息日趋发展的今天,实现地方崛起,文化研究先行是睿智的抉择。因此,国内各地方纷纷推出自己的地域文化,此前提到的以外,与我们毗邻的阜阳轰轰烈烈地提出淮河文化这一概念,已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拥有如此丰富文化资源的我们,成立专门学术机构研究陈楚文化,具有时代紧迫感。

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依托,团结周口乃至河南省内外学术力量,成立陈楚文化研究所,着力研究和开发陈楚文化,打造文化名牌,加强不同文化区域间的交流与对话,宣传和扩大周口市的文化影响,为实现中原文化整体突围,具有重要意义。

三、成立陈楚文化研究所的可行性

周口师院开展陈楚文化研究已有10年历史。1995年起《周口师专学报》开设“陈楚文化研究”专栏,提出了“陈楚文化”的概念;十年来,周口师院逐渐形成了颇具实力和影响的陈楚文化研究团体,相继承担完成了相关省部级研究课题2项、厅级课题4项;出版专著《陈楚文化》(邹文生、王剑等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万姓同根》(王剑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王新桢诗文校注》(王开文著,河南大学出版社)等3部;发表论文40余篇。培养了一批在陈楚文化研究方面有一定建树的学者。

由于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对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视,尤其是规模空前的姓氏文化节和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的举办,使得周口区域内文化研究的热潮方兴未艾,各县市相继成立民间研究会,产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以周口师院为依托,成立陈楚文化研究所,团结周口乃至省内外研究力量,研究开发陈楚文化,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四、陈楚文化研究所成立宗旨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紧紧围绕陈楚文化,团结和组织省内外热心于此的学术团体和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研究,宣传陈楚文化研究成果,开发、利用陈楚文化资源,配合“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理清古代文化的传承脉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扩大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特别是为实施中原崛起的战略服务。

五、陈楚文化研究所作为实体的业务范围

1、积极从事陈楚文化研究,为开发陈楚文化资源和探索中华古文明渊源提供科学的论证。

2、国内外广泛收集有关陈楚文化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文物考古资料和书刊音像作品等,为研究工作积累和提供资料。

3、举办“陈楚文化论坛”或“陈楚文化研讨会”,吸引热心于此的专家、学者探讨、争鸣与深入研究,不断扩大研究成果。

4、举办和开展有关活动,加强同国内外有关学术团体、专家学者、文学艺术工作者和一切热心人士的联络与合作,进行学术研究与创作的交流,传播陈楚文化的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