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钟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陆钟武

1.陆钟武,教授。江苏苏州人。193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1946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科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工学院教授、电子工程系主任、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电真空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民盟第五届中央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超高频技术与器件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制超宽行波管获得成果。著有《实高无线电天线》、《超高频技术》、《超高频管》、《行波管》。

2. 陆钟武(图),1929年10月生。汉族,上海市人。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50年毕业于大同大学化学系(前两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任东北工学院院长,沈阳市科协主席,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现为东北大学冶金热能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领导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冶金炉专业和冶金热能工程博士点。率先参照势流理论研究了竖炉气体力学,用高炉炉身静压成功地判断了炉内的主要变迁。查明了一批普通平炉改为内倾式后指标下降的原因,结束了各地的争论,使各厂明确了措施。建立了火焰炉热工基本方程式;"压下炉头式加热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载能体概念,创立了钢铁工业系统节能理论和技术。编写或参编10多种专著和教材,撰写了100多篇论文。

任院长期间,贯彻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办学思想,并获准试办研究生院。主持制定了学院2000年的发展纲要,提出办学"六大要素"的概念。确立既为冶金工业服务,又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方针。积极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借鉴国内外院校办学经验。提出创办科技开发区和建设"大学科学园"的建议,被沈阳市政府采纳实施。

陆钟武教授领导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冶金炉专业和冶金热能工程博士点;率先参照势流理论研究了竖炉气体力学,用高炉炉身静压成功地判断了炉内的主要变迁;查明了一批普通平炉改为内化倾式后指标下降的原因。建立了火焰炉热炉,热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立压下炉头式加热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提出了载能体概念,创立了钢铁工业系统节能理论和技术,提出了我国钢铁工业的节能方向和途径,预测了2000年-2010年的能耗值及巨大经济效益;率先将时间差概念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钢铁工业废钢资源充足程度与钢产量变化情况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我国钢产量持续高速增长是废钢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多年来,共编写或参加编写了《火焰炉理论》(俄文版、中文版)、《系统节能基础》等10多本专著和教材,撰写了《火焰炉热工行为的研究》等100多篇论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