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丁
一、也门古城亚丁(Aden)也门古城亚丁,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南端,扼守红海通向印度洋的门户,素有欧、亚、非三洲海上交通要冲之称,也是世界著名的港口。位于亚丁湾北岸的两个半岛上,距红海南口曼德海峡约160公里,扼海上交通要道。人口35万(1986年)。自古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途站。十六世纪处于奥斯曼帝国控制下。1802年英国在此设立海船加煤站,1839年正式侵占,作为向东方扩张的据点。1968-1990年为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首都。1850-1970年间曾为自由港。工业有肥皂、铝制器皿、卷烟、纺织、榨油与晒盐等部门。出口盐、皮革、皮张、咖啡、树胶、香料等。西半岛称“小亚丁”,面积15平方公里,设有大型炼油厂,曾为行政中心。与亚丁相距约160公里的曼德海峡,堪称红海咽喉,自古以来就是连结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水上走廊”。曼德海峡中的丕林岛地处海路要道,是也门西部海防前哨。阿拉伯海西南部的索科特拉岛,把守着印度洋通向红海和东部非洲的海上交通要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海上进入亚丁,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那光秃秃的、好似刚被熊熊烈火烧焦了似的嶙峋山岩。最早的亚丁城是现在的亚丁半岛东部的“克雷特区”。“克雷特”原意为“火山口”,历史上的亚丁城恰好修建在沙姆桑山的死火山的山口上。亚丁新城位于“老亚丁”西面,靠着深水港湾,随着装卸业务的发展而逐渐建设起来,由于处在火山口附近,因而这座城市又被称为“火山口上的城市”。
亚丁是一座拥有2000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最初这里是一个荒凉的渔村。到亚丁观光的游客,至今仍然可以看到当年修建在城市附近山头上的古城堡。根据阿拉伯历史学家们的考证,这些城堡可以追溯到十字军东征时代(公元11到13世纪),这说明亚丁自古便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据说,亚丁城得名于亚丁港,亚丁是阿拉伯语的一个词根,意为“马鞍”,这是因为亚丁湾是由两个死火山熔岩形成的半岛组成的。由于昔日火山的爆发,火山熔岩形成了两个酷似马鞍形的火山口,伸进了印度洋,海水平静温顺地躺在一个近似椭圆形的海湾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亚丁湾形成了一个天然良港,加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重要的港口之一。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一般都要经过亚丁,溯红海而上,经埃及到达地中海各国。在火轮取代帆船的时代,亚丁就成了一个加煤站。近代的亚丁港始建于1888年。20世纪以来,随着内燃机逐渐取代蒸汽机,燃料油逐渐取代煤,世界航海事业迅速得到发展,而亚丁处在欧、亚、非航线上,是离波斯湾大油田最近的国际驰名港口,过往船只都在这里停泊。随着港口不断扩大,亚丁城不断获得新的发展。由此可见,亚丁城不仅得名于亚丁港,而且是随着亚丁港的发展而发展的。
关于“亚丁”一词还有其他几种说法。一说古地理学者称它为“阿丹”,中国的古书《瀛涯胜览》、《星槎胜览》、《明史》中皆有“阿丹”的记载,意为“快乐之地”,是指游人在经过印度洋遥远的航程,在精神上处于疲惫不堪的情况下,来到亚丁后得到休息,漫游名胜古迹,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其快乐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也可以解释为旅行者在远涉印度洋后在亚丁作短暂停留,从而带着快乐的心情开始新的航程。另一说亚丁来源于阿拉伯的“伊丁”,其意为“乐园”、“天堂”,是指这里风景优美,佳景处处,犹如乐园、天堂一般。
历史上的亚丁城曾经饱经沧桑,多次遭异族人占领。公元前24年,罗马帝国侵占这里。1538年,土耳其帝国占领亚丁。从1839年起,英国殖民者将这里变为殖民地长达一个多世纪。1967年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南也门)成立,亚丁被定为首都。
1990年5月22日,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宣布统一,成立也门共和国,亚丁城成为亚丁省首府。
亚丁人口约40万,全市由克雷特(老亚丁)、霍尔穆克萨尔、小亚丁和人民城等7个区组成。克雷特区的沙姆桑山与对面小亚丁的白立格山峰峦对峙,形成一个近似椭圆形的海湾,青峰连绵,建筑别致,海面辽阔,海水碧蓝,景色迷人。为了发展旅游业,在霍尔穆克萨尔区附近辟有人工岛休养地,岛上建有别墅式花园房舍,宏伟壮观的现代化的金色海岸旅馆格外引人注目。
据中国古籍记载,公元15世纪初,明朝的三保太监郑和率领的船队,曾经3次访问亚丁(当时称阿丹),这说明中国人民同亚丁城交往的历史是十分久远的。
二、中国四川甘孜州稻城县日瓦乡亚丁风景区亚丁风景区,位于甘孜州南部稻城县日瓦乡境内,景区海拔2900米(贡嘎河口)至6032米(仙乃日峰),面积5.6万公顷。景区以仙乃日、降边央、夏纳多吉三座雪峰为核心区,北南向分布。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和自然景观,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处自然生态系统。
仙乃日(藏语观世音菩萨)、央迈勇(藏语文殊菩萨)、夏朗多吉(藏语金刚手菩萨)三座雪山相距不远,各自拔地而起,呈三角鼎立,藏传佛教称为“日松贡布”,意为三怙主神山。北峰仙乃日海拔6032米,南峰央迈勇海拔5958米,东峰夏朗多吉海拔5958米,三座雪山峰峰形各异,但都洁白无瑕,一尘不染。山腰茫茫林海,飞泉瀑布于其间,山脚宽谷曲流,镶嵌着明镜般的湖泊。雪峰、冰川、森林、溪流、瀑布、草甸、湖泊有机的组合,野生动物出没于其中,托出了一方静谧的净土。
三座神山蜚声藏区,神山圣湖集于一体,除了它巍峨壮观和周围奇绝的自然风光,还有着神秘的宗教文化,是藏区的一处圣地,前来朝觐者络绎不绝。
被喻为“闪光之山”的俄初山景区,以云杉、红杉、高山栎为主的茫茫原始森林,高山草甸、溪流、峡谷,风景十分迷人。到了秋季,这一带层林尽染,山峦、谷地、草原遍布红叶、黄叶、绿叶,谱下了绚丽柔和、五彩斑斓的秋韵曲。
洛绒草场“日松贡布”三座神山环绕,贡嘎河从草场穿梭,林间溪流潺潺,与牧场木屋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原始而又迷人的景色,令人们进入返朴归真的境界。这里观“日松贡布”三座神山尽收眼底。卡斯峡谷狭长深邃,谷台海拔3800米,谷底海拔2900米,谷内森林密布,怪石嵯峨,飞泉瀑布,吼声震天。谷中雾霭变幻莫测造型各异的岩峰时现时隐,时如天宫,时如仙女下凡,时如天马行空,腾云驾雾,真可谓一大奇观。
区内藏乡村寨建筑和寺庙建筑别具一格,风貌独特。这里人们崇拜自然,把大自然当作生存的根基,与大自然相依为命,和谐相处。他们纯洁相实,和睦共处,一人有难,大家相助,善待客人,这里,也是最后的香格里拉。
傍河指县城附近的田园风景,主要在桑堆至色拉两村之间,在旱田与河流间散布着树形美丽的白杨。海子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从桑堆到理塘县途中海子山附近,属于古冰帽遗迹,漫山遍野的石头阵杂夹着小海子。傍河与海子山都在公路侧旁,可以方便观赏。
亚丁自然保护区是稻城的中心景区,由于其交通不便利也是国内游客足迹遍布最少的景区之一。
→冲古寺 冲古寺(3880米) 位于仙乃日雪峰脚下。寺院毁坏严重,一片残垣断壁,建寺年代无从考察。冲古寺隶属贡嘎郎吉岭寺,根戈活佛派有扎巴在此念经颂佛,小经堂内供有泥塑释迦。传说,高僧却杰贡觉加错为终身供奉神山,宏扬佛法在此修建寺庙,因动土挖石而触怒神灵,穴祸降临四周百姓,麻疯病流行。却杰贡觉加错终日念经育佛,施展法力,乞求神灵降灾于自己,免除百姓之灾。他的慈悲举动感动了神灵,百姓平安,他则身患疯病圆寂。现在,却杰贡觉加错的灵骨还葬在他自己建造的寺院内,寺院僧人每日薰香念经,纪念他的大功大德。
→三怙主雪山 念青贡嘎日松贡布(藏语意为“终年积雪不化的三座扩法神山圣地”)方圆千余平方公里,主体部分是三座完全隔开,但相距不远,呈“品”字形排列的雪峰。北峰仙乃日6032米,南峰央迈勇5958米,东峰夏朗多吉5958米。三座雪峰洁白,峭拔,似利剑直插云霄。仙乃日像大佛,傲然端莲花座;央迈勇像少女,娴静端庄,冰清玉洁;夏朗多吉像少年,雄健刚毅,神采奕奕。雪峰周围角峰林立,大大小小共三十多座,千姿百态,蔚为壮观。山峰前镶嵌着碧蓝如玉的湖泊和草甸。雪线下冰川直插碧绿的原始森林。雪山、峭壁、陡崖、海子、冰川、草场、森林、溪流,给我们营造出一片静谧、安详的世外之境。
这三座雪山佛名三怙主雪山。在世界佛教二十四圣地中排名第十一位。“属众生供奉朝神积德之圣地”。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大师为三座雪峰开光,并以佛教中三怙主:观音(仙乃日)、文殊(央迈勇)和金刚手(夏朗多吉)命名加持,因此称为三怙主雪山。贡嘎日松贡布从此蜚声藏区。
→亚丁村 亚丁村,香格里拉乡镇府驻地34公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丁,就是因为其依靠该村而得名。素有“最后的香格里拉”美誉,亚丁村海拔3900米,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8户,183人,亚丁藏语意为“向阳之地”由日照长故名。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是亚丁景区内最著名的住宿地点之一,海拔4150米,为附近村民放牧的高山牧场,其本身具有广阔壮美的景致,牛场周围是高原草场,5月时草长鹰飞,风吹草低现牦牛,又背靠三座神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是观看三座雪山的最佳地点。长途跋涉的旅人可选择在此宿营,也可自己搭帐篷住宿。雪峰、森林、草场、溪流、湖泊、瀑布和牧场木屋相应成趣。在这里与神山同息与雪水亲近,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近大自然。
→珍珠海 珍珠海在仙乃日的脚下,从冲古寺上去也就20分种的路程,隐藏在一片小树林后的它是那样的安静,但却是那样的迷人。去珍珠海是在早上,没什么人。严格意义上说珍珠海只能算是一个大一点的水潭,碧绿的水色在清晨天空的映射下发着幽幽的光芒,仿佛就是一块跌落在人间的深色翡翠。湖水正好倒影着仙乃日的雄姿,虽不全,但也足以让湖水沾上点神山的灵气,生机勃勃起来。总认为这样的环境是让人思考的好地方,当真的能做到心的平静能像这一泓秋水般波澜不惊,也许就真的能听到神的>、五色海 牛奶海,又叫俄绒措,古冰川湖,状如水滴,四周雪山环绕,湖水清莹碧蓝,山止成瀑,以其玲珑秀雅水色翠蓝而著名。牛奶海在央迈勇的山坳里,呈扇贝形,中间是碧蓝的雪水,周边则是一圈乳白色环绕,这圈乳白色大致就是牛奶海名称的由来。近岸边的水略有些黑色,下面都是远久植物的沉积,往里面是浅绿色的一带,再深处便是碧蓝色的水面,蓝得透亮。海子微微有些流动,阳光透过云层在上面不停地掠过,于是它也如宝石般变幻着光彩,时而黯然,时而耀眼,时而又飘忽不定。海子边是片片草甸和碎叶丛,软软的,像块绿色的绒布,小心地呵护着这块宝石。草甸上面是坚硬石壁,还有沙石滩,显得格外冷峻。
→五色海,藏名“纳卡措姆” 意为“山顶之海”。五色海位于康定南面海拔4100米的拉姆兹山,是个高山湖泊,三面环山,一股清澈的山泉向西顺坡而下,一直流到公主桥下,汇入折多河。五色海的湖底有许多不规则的网状花纹,每年七八月来,湖底各种植物茂盛,在阳光的照耀下会呈现不同颜色,也有人叫它“七色海”湖底植物死亡以后,形成这种花纹
传说很久以前,珠穆朗玛峰上的长寿五仙女中的寿祥仙女——扎西泽仁玛,东来探望姑母贡嘎神女。她游遍雪山胜景,一天来到“登托那”(跑马山)后山海子玩,见海子景色宜人,山色耸翠诱人,十分高兴。于是将五彩箭置于海东,火焰聚宝盆置于海之西。一瞬间海子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海子因此而得名“五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