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达

1.刘达(1060-1120年),字公达,北宋泉州金门人,宋元丰八年(1085年)及第榜眼进士。调越州观察推官,累官同知枢密院事,中书侍郎。崇宁五年正月徽宗以星变。避殿减膳,刘达请碎元佑党人,碑宽上书邪籍禁帝从之夜半,遣黄门至庙堂,毁石刻,翌日蔡京见之厉声说:“石可毁,名不可灭也”。二月蔡京被免去相位,刘达与赵挺之同心辅政尽更张,京所行事进用,宋元佑党人子弟后,蔡京令其党复申绍述之说,郑居中言陛下,所建立乃厚下裕民何致天谴更张耶,帝遂怀疑刘达是蔡京的同党,贬刘达为副使安州居住,蔡京复被罢职。不久起知杭州后,召至都卒。赠光禄大夫,吕大奎赞说:宋崇宁之初,耿耿孤忠尚政。元佑弊草熙丰,国事一新,公其弥缝千载,乘休斯文有功,然宋史称刘达因依附蔡京而得到提拔。(左图为2.刘达,非此古人)
2.刘达,又名成栋。黑龙江肇源人。北平辅仁大学肄业。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曾任中共晋察冀一地委组织部部长、五地委书记,哈尔滨市市长。建国后,历任东北农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林业部副部长,东北林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标准计量局局长,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名誉校长。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他在主持清华大学工作期间,对拨乱反正,清除"文革"对清华大学的破坏起了重大作用。他调整学校布局,作出了从多科性工业大学转变为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兼有经管、文科的综合性大学的初步规划,恢复和增设了理科应用数学系、现代应用物理系,文科外语系、社会科学系、经济管理系等,提出了把清华大学建成"高水平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奋斗目标,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为新时期清华大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