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耗真阴症
简介本证乃温病日久,温热邪毒久羁,损伤肝肾精血,以致真阴耗损,虚热不退,可见于春温、暑温、温疫、冬温、风温等各种外感热病后期,症属阴精亏损之候,病位重在肝肾。
中医治疗治疗法则: 滋养肝肾阴液。
施治方法:
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加减复脉汤:炙甘草20克,干地黄20克,生白芍20克,麦冬15克,
阿胶10克、麻仁10克。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用,每日1剂。
2.加减变化:上述诸症较严重者,炙甘草可加至30克,干地黄、白芍加重25克,麦冬加至20克,日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辨证要点:
(一)本证乃真阴耗损,虚热内生,故虽身热,但以热势不高,口干咽煤,神倦欲
眠,舌红,苔少为其特征。故在治疗上,皮用咸寒之品为主,重在滋补肝肾之阴精,不可任用苦寒伤阴或劫津之温燥之品伤阴精。
(二)若素体阳虚之人,或温病过下之后,损伤阳气,而见大便溏泄者,不宜大剂滋腻,恐其滑润助泄,宜滋阴养液与涩肠止泻药物共施。[1]
体征身低热、久留不退,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舌干燥,咽干齿黑,心悸,神倦欲眠,或耳聋失聪,舌红,舌质干绛,甚则紫晦,苔少,脉虚软,或迟缓、结代。热耗真阴证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