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壳二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棉壳二孢拉丁纲名

Fungi Imperficti

中文纲名

半知菌纲

拉丁目名

Sphaeropsidales

中文目名

壳霉目

拉丁科名

Sphaeropsicaceae

中文科名

壳霉科

拉丁名

Ascochyta gossypii

中文名

棉壳二孢

定名人

Syd.

参考文献

Sphaeropsicaceae

Ascochyta gossypii Syd.称棉壳二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壳二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器初埋生在棉株表皮组织下,成熟后露出在表皮上。孢子器球形,黄褐色,顶部具略突的圆形孔口,壁较薄易碎,大小82.8-210×75-189µm,内生很多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圆形,单胞或双胞,无色,大小4.5-7.3×3.5-3.8µm。病菌生长适温为25℃。

生理生化特征该病菌在PSA培养基上,菌落黑色,细密,边缘白色疏松,表面粗糙。初生菌丝无色,细长;老熟菌丝深褐色,粗壮。菌丝生长迅速,一般在适温下4-6d后开始形成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9-30℃均能生长,但在20-25℃下生长最好,10-29℃范围内病菌孢子均能萌发,19.2-22.5℃下发芽最好。病菌孢子发芽时,必须以糖作为碳源营养。在pH4.6-10.2下均可生长,正常生长的范围是pH6.8-7.4。

危害对象主要是棉花。

发病条件病害流行与气候条件、蚜虫量、前茬及栽培管理等条件有关。若相S对湿度在90%以上的阴雨天气持续5d以上,日平均气温20-25℃,该病可能大流行。大风暴雨造成枝叶损伤,利于病菌侵染和传播。棉蚜为害严重的棉田,蚜虫造成的伤口也多,茎枯病也较重。连作棉田、苗期长势瘦弱的棉田发病重。

危害症状子叶和真叶发病初为黄褐色小圆斑,边缘紫红色,后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表面散生许多小黑点(病原菌)。茎部及叶柄受害,初为红褐色小点,后扩展成暗褐色梭形溃疡斑,中央凹陷,周围紫红。病情严重时,病部破碎脱落,茎枝枯死。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2.药剂防治 拌种:棉籽硫酸脱绒后,拌上呋喃丹与多菌灵配比为1:0.5的种衣剂,既防病又可兼治蚜虫。喷雾:苗期或成株期发病,可用65%代森锌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防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