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岸远沙平
作品原文南乡子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1]
基本信息南乡子为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唐教坊曲,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朱蕾的最新专辑也叫南乡子
注释译文【注释】
惊不起:“不惊起”的倒装。
【译文】
沿着蜿蜒的河岸,踏着平软的沙滩,行走在归路上。夕阳西下,晚霞满天,心情舒畅。一只孔雀张开金翠的尾屏,在临水自怜顾影。它看见行人,略略一慌,认得是河边常客,随即恢复平常。[2]
作品简析这是一幅旅人暮归图。“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从远岸、沙滩,人们不难意识到附近有一条与归路曲折并行的河流。“岸”之“远”,“沙”之“平”,都是人的感觉,所以词虽为直接写人,而旅人也自然突现在画面上了。然后,词人着一“归”字,使他的活动内容更为具体,而且能引起人的丰富联想。至于“日斜”、“晚霞明”,既点明了归途的时间,又渲染了景物的色彩。前两句是画面的背景,下面三句则是画面的中心,是近景,是特写,它使暮景带上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这景象只有在南国才有。人与孔雀狎熟如此,南国的风土淳美确实令人陶醉。[1]
作者简介欧阳炯
(896~971)五代宋初词人。《宋史》作欧阳迥,字号不详。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前蜀后主王衍时为中书舍人。又事后蜀,官至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公元965年(宋太祖乾德三年)从孟昶降宋,授左散骑常侍。能诗,善长笛,工于词。其词多写艳情,风格秾丽。曾为《花间集》作序。其词现存四十余首,见于《花间集》、《尊前集》、 《唐五代词》。王国维辑《欧阳平章词》一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