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赐洞林大觉禅寺历代序碑
概念敕赐洞林大觉禅寺历代序碑是一种古代石刻。
石窟巩义石窟(北魏)
古代石窟(4张)
香峪寺石窟(东魏)
王宗店石窟(北齐)
邢河石窟(北齐)
王家门石窟(唐)
石刻造像太室阙(汉)、少室阙(汉)、启母阙(汉)、石翁仲(汉)、摩崖画像(汉)、扈豚造像(北魏)、赵安香造像(北魏)、菩萨造像(北齐)、韩克智造像(北齐)、白石菩萨造像(北齐)、超化寺造像碑(北齐)、天统二年造像(北齐)、少林寺北齐造像(北齐)、天统四年造像(北齐)、邢河摩崖造像(唐)、天王菩萨造像(唐)、弥勒菩萨造像(唐)、阿弥陀佛造像(唐)、十一面观音造像(唐)、阿弥陀佛石像(唐)、崇唐观老君造像(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唐)、妙法莲花经石幢(唐)、桃花峪经幢(唐)、道教经幢(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幢(唐)、尊胜陀罗尼经幢(唐)、五代冥府十王像碑(五代)、石柱岗经幢(宋)、开元寺武士、力士造像(宋)、初祖庵舍利石函(宋)、开元寺石棺(宋)、杂剧石棺(宋)、扁担王石幢(金)、朱氏宗族图记(明)。
碑刻、墓志太室阙铭(汉)、少室阙铭(汉)、启母阙铭(汉)、堂溪典请雨嵩高庙铭(汉)、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汉)、新密汉画像石题记(汉)、巩义摩崖诗刻(汉)、中岳嵩高灵庙碑(北魏)、郑道忠墓志(北魏)、大海寺弥勒造像碑(北魏)、中岳嵩阳寺碑记(东魏)、回郭镇造像碑(东魏)、三堂寺造像碑(东魏)、洪宝造像记(东魏)、张琛墓志铭(东魏)、惠庆造像记(东魏)、大代华岳庙碑(北齐)、刘碑寺造像碑(北齐)、天保三年造像碑(北齐)、道邕造像记(北齐)、天保十年造像碑(北齐)、超化寺唐塔造像碑(北齐)、观音寺造像碑(北齐)、董洪达造像记(北齐)、都邑主丁思善造像碑(北朝)、唐太宗龙潜教书碑(唐)、观音寺碣(唐)、等慈寺碑(唐)、大唐纪功颂碑(唐)、少林寺金刚经刻石(唐)、天后御制诗书碑(唐)、法如禅师碑(唐)、王征君临终口授铭(唐)、封祀坛碑(唐)、潘师正碑碣(唐)、夏日游石淙诗交序(唐)、秋日宴石淙序(唐)、汉忠烈纪公碑(唐)、赐卢正道敕碑(唐)、少林寺戒坛铭(唐)、孟兰盆经摩崖(唐)、居正觉浮图铭(唐)、道安禅师碑(唐)、少林寺碑(唐)、景贤大师身塔记(唐)、郑曾碑(唐)、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碑(唐)、净藏禅师塔铭(唐)、灵运禅师碑(唐)、赵冬曦墓志(唐)、永泰寺碑(唐)、寿春郡霍山县丞崔瀚墓志铭(唐)、敕戒坛碑(唐)、同光禅师塔铭(唐)、法玩禅师塔铭(唐)、会善寺戒坛记(唐)、大德大证禅师碑(唐)、大德演公塔铭(唐)、薛巽、崔蹈规夫妇墓志铭(唐)、状嵩高灵胜诗刻石(唐)、吴府君墓志铭(唐)、邠宁等州节度使裴适墓志铭(唐)、老君造像碑(唐)、龙泉寺碑(后梁)、新修嵩岳中天王庙碑(宋)、御制中岳醮告文幢(宋)、冯京墓志(宋)、屯田员外郎辛惟庆墓志(宋)、冯京妻富氏墓志(宋)、太子宾客林潍墓志(宋)、王田墓志(宋)、王咸融夫人石氏墓志(宋)、冯京妻富氏之妹墓志(宋)、欧阳修夫人薛氏墓志(宋)、赵頵墓志(宋)、会食宁神院题名碑(宋)、深公碑(宋)、黄庭坚诗书碑(宋)、三十六峰赋石刻(宋)、辛友直夫妇墓志(宋)、晋王庙宋真宗书碑(宋)、西上阁门使高州刺史王温墓志铭(宋)、欧阳棐墓志铭(宋)、面壁之塔题字(宋)、达摩颂碑(宋)、欧阳辩墓志铭(宋)、欧阳墓志(宋)、欧阳愬墓志铭(宋)、大定重修中岳庙碑(金)、重修唐忠臣李卫公庙记(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碑(金)、贞祐重修清凉寺禅院记(金)、重修面壁庵记(金)、新修雪庭西舍记(金)、清河郡侯张思忠神道碑(元)、复庵和尚碑(元)、中岳投龙简诗碑(元)、少林寺裕公道行碑(元)、清河郡侯张思忠神道碑(元)、大藏经碑(元)、照公和尚塔铭(元)、息庵禅师道行碑(元)、达摩大师碑(元)、圣旨碑(元)、松庭和尚塔铭(明)、淳拙禅师塔铭(明)、重修慈云寺碑(明)、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明)、南宗顺禅师行状碑(明)、徒公无方碑(明)、周王旨谕碑(明)、嘉靖重修卢医庙碑(明)、敕赐洞林大觉禅寺历代序碑(明)、嘉靖重修少林寺记(明)、鄢陵端僖王妃李氏合葬圹志(明)、嘉靖重修慈云寺碑记(明)、小山禅师行实碑(明)、解五岳图赠少林僧洪川广令歌碑(明)、游卢岩瀑布诗碑(明)、题达摩面壁诗碑(明)、道公禅师碑(明)、甘露台诗碑(明)、汉寿亭侯画像碑(明)、万历重修慈云寺千佛殿碑记(明)、登泰室诗碑(明)、谒中岳诗碑(明)、少林观武诗碑(明)、天仙白松图碑(明)、一峰园石刻(清)、醉翁亭记刻石(清)、虎牢关碑(清)、乾隆御制诗书碑(清)、乾隆题少林寺诗碑(清)、乾隆重修欧阳寺碑记(清)、建杨桥河神祠碑记(清)、司鼐墓碑(清)、贾峪地震碑(清)、重修嵩山少林寺碑(清)、公议断坡碑(清)、白氏世谱石碣(清)、荥泽大工纪功碑(清)、海上桥大劫文石碑(清)、堤东正俗碑(清)、《瘗鹤铭并序》碑(清)、后周皇陵御制祭文碑(明、清)。
相关寺院东禅寺
东禅寺,坐落在雪州瓜冷县仁嘉隆,占地14英亩。它本来是一间佛教学院,为星云大法师一手创建,俗称东禅寺,主要目的是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从修学佛法中,净化身心,题悟人生的意义,让法喜遍沐有情众生,为建设人间净土,实践人间佛教理念。
东禅寺获得郭建凤女士慷慨捐出二英亩地段,其後再征得周边园主象征式转售土地,於1994年杪动工兴建,1995年逐步取用。经多年努力经营建设,成为美轮美奂的寺庙,规模雄伟。中台禅寺中台禅寺
中台禅寺位于台湾省南投县埔里镇一新里,由惟觉老和尚住持,于1994年(“民国”83年)创建,目前在全省有80多家分院,并且定期举办神修活动;中台禅寺规模庞大外观融中西工法,寺顶高耸壮观,更是让信众们赞叹,中台禅寺整个新建筑乍看下彷佛金字塔形态,实为佛教建筑另一钜作。实际禅寺实际禅寺
实际禅寺位于冶父山东部山麓,始建于唐,重修于宋,梵宫宏大,甲于江淮,鼎盛时期,受戒和尚千余众。后因几经兵乱,履修履毁,现重建的大雄宝殿高21米,长26米,宽10米。共占地十余亩,建有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房屋等二百余间,山场一千五百亩,租田八百石。
相关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雁塔圣教序碑,前石存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后石存于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书,21 行,行42字。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书,20行,行40字,文右行。 二石皆为楷书,万文韶刻。现所选为前石拓本。《雁塔圣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