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和金寨革命旧址群
独山和金寨革命旧址群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区及金寨县。六安市裕安区独山自古为军事交通要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授衔的裕安籍将军有33位,被誉为将军的摇篮。而金寨正处在著名的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两处革命遗址众多。主要有六安苏家埠东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1932年3-5月,徐向前总指挥随同红四方面军总部进驻这里的朱家大院,指挥苏家埠大战,歼敌三万余人。当年六安苏维埃政府亦曾设于此,旧址保存原四合院房屋11间,近年已经修复开放。金寨县花石附近的王家老屋是中共鄂豫皖区委会旧址。1938年冬,中共鄂豫皖区委会在此成立,并在此培训干部,领导鄂豫皖地区革命斗争,直至1939年夏机关转移。其后,中共鄂豫皖边区省委会曾多次设在金寨。这里又为新四军四支队留守处,外称100号兵站,今设有革命文物陈列室。此外,裕安独山还有全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苏维埃政权革命旧址群,城内文庙曾为抗日战争时期安徽省政府临时驻地。其他还有金寨县汤汇乡豹迹岩村胡氏祠的红二十五军、二十八军合编旧址,金寨和岳西红二十八军军部重建旧址,金寨县斑竹园朱氏祠的红十一军三十二师师部旧址、金寨县丁埠镇大王庙的革命起义(立夏节起义)旧址等。
这里是将军的故乡,共和国的摇篮,中国革命的策源地,这块红色的土地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保存完好的九处红军时期革命旧址,永远见证着那段血红的历史。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千余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独山人。从彪炳史册的民族英雄刘铭传到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红军将士,从辛勤耕耘故里的朴实山民到勇立改革潮头,建设美丽祖国、建功大江南北的群商、政要,他们都是大山的骄子和骄傲。市重点示范的独山中学,培育的泱泱学子,学成名就,尺显风流。
1925年,在党的领导下农民运动兴起;1929年,先后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又名“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八月桂花遍地开》也从此地唱遍全国。1932年底,笫四次反围剿后,国民党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划出土地,设立立煌县。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解放全境,更名为金寨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境内组建了11支成建制的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边区党委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是刘邓大军建立的重要后方基地,革命战争年代,全县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达1万多人,占安徽省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有59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8人、少将军50人,是全国著名的笫二大将军县。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曾在境内指挥过革命战争,董必武、叶挺、郭述申、方毅、张劲夫曾在此组织过革命活动。据1982年统计,全县有550多位老红军在全国各地党政军机关担任重要职务,其中担任历届中共中央委员的有12人,省、部、军级领导职务的有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