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卫星
简介随着国际通信卫星的不断发展,尤其自从1982年国际移动卫星正式提供商业服务以来,卫星移动通信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浓厚兴趣和极大的注意,并出现了全球个人通信业务。移动通信卫星与一般通信卫星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移动通信卫星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为移动用户之间提供通信服务,如车辆、飞机、船舶、甚至个人的通信,而且具有覆盖区域更广、不受地理障碍约束和用户运动限制等优势,使光纤通信望尘莫及,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从移动通信卫星的轨道看,目前移动通信卫星的轨道有以下三种,它们各有千秋,相得益彰。[1]
分类一种是和一般通信卫星一样为地球静止轨道。其典型代表是国际移动卫星3号,1998年我国抗洪时曾使用该星进行通信。但由于通信的距离远、信号弱,地面设备较大,所以它一般只能用于船舶、飞机及车辆等大型移动用户的通信。即使是先进的便携式地面终端,在通话之前,也先要找准国际移动卫星,通话时不能移动。不过,目前已研制出能为个人手机提供服务的地球静止轨道移动通信卫星,2000年升空的“亚洲蜂窝系统”(ACeS)是头一颗。
另一种就是低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它是在80年代后期才提出的设想,现已成为移动通信卫星发展的热点。这是因为它的轨道低,一般在500~1500千米左右的高度上。这种低轨卫星由于信号的传输路线短,因此信号的衰减损耗很小,信号的时间延迟也很短,几乎察觉不到,能获得最有效的频率复用,并且可以实现真正的全球覆盖。这种移动通信卫星,质量和体积都不大,因此它的研制和生产周期短,研制的费用比大卫星低。像著名的“依星”和“全球星”都是属于这种系统。在发射低轨小卫星时,一次可以发射数颗卫星。
还有一种就是中轨道的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其轨道高度介于低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之间。ICO卫星是一个典型,其轨道高度为1万千米。
移动通信卫星一般要达到全球覆盖,只需要3颗卫星就行了,不过南北两极地区是覆盖不到的盲区。中轨道的移动通信卫星星座只需要12颗。低轨道的移动通信卫星星座则需要数十颗甚至数百颗,比如,“依星”星座是由66颗卫星组成的。
性能移动通信卫星的收发天线尺寸和发射功率一般都比较高,并采用雨致衰减小和信号传输损耗小的L波段传输信号,目的是减小地面用户终端的尺寸,便于携带,保证通信质量。
移动通信卫星不但能够为大型的移动用户,如船舶、飞机及车辆等提供通信服务,而且可以使个人的手机直接进行卫星通信,已发射的“依星”和“全球星”就是典型。在特定的情况下,它们体现了其他的通信系统没有的优越性。比如,去极地的考察人员,用“依星”手机能十分方便地与国内通信,使其它通信手段相形见绌;在印度及我国的台湾发生地震,其它通信手段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依星”手机仍然能可靠地工作保证了与外界的通信联系。
优点那么,用户可以直接收看或收听卫星转发的节目吗?移动通信卫星能够为用户直接进行话音通信服务,但不能转发电视节目。转发电视节目是由电视直播卫星来完成的。用户可以直接收看或收听卫星转发的节目,但一般只能在固定的地点收看收听节目。电视直播卫星已成为当代发展的热点。这种卫星的特点与移动通信卫星大致相似,即高功率发射下行信号,拥有大面积太阳电池阵(保证提供千瓦级以上电源)、高精度轨道控制和天线指向等。这些都是为了减轻地面用户负担,使他们的接收终端小型化。换句话说,就是把困难留给卫星,把方便让给用户。
当代电视直播卫星采用了数字视频压缩技术,因而大大节省了频带宽度,提高了传输视频数据的速率。这种采用数字视频压缩技术的卫星,可提供上百套电视节目,家庭只需装一个直径0.45米的天线和接收译码器,就能直接在电视机上收看高质量的卫星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