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石膏遗容
鲁迅石膏遗容,鲁迅先生逝世的当天,由鲁迅先生的日本好友奥田杏花先生从鲁迅遗容上直接翻制的。上海鲁迅纪念馆的一级文物,另有一尊复制件。
目录
文物简介相关事件
文物简介上海鲁迅纪念馆展览厅有一尊馆藏一级文物——鲁迅石膏面模。这尊面模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的当天,由鲁迅先生的日本好友奥田杏花先生从鲁迅遗容上直接翻制的。由于翻制技术精湛,面模上皮肤纹理清晰,汗毛、胡须、眉毛历历再现,而模上有翻模时无意粘下的鲁迅先生20根胡须和两根眉毛,这是目前仅存的鲁迅身上的原物。该面模为实心体,底部为平面,底部左边用毛笔直书黑色楷书“民国二十五年十月十九日奥田杏花”字样,应是翻制者奥田杏花的手书。
鲁迅面模有两个版本,另一尊面模是1956年纪念馆初建时因陈列需要,由浙江美院雕塑系教授以遗容面模作范本,用泥雕塑成型后再浇石膏而成的一件复制件。
相关事件日前,上海鲁迅纪念馆因出国展览需要复制一件鲁迅面模。该馆经研究后决定以1936年奥田杏花先生翻制的原始件为蓝本,但要求在翻模时不能对原件有一丝一毫的损伤。因此在翻模前,首先采取有效措施,将胡须、眉毛加以保护;并在其它类似的模具上植入毛发进行实样试翻获取有关的数据;然后再在原件上进行操作。
在翻模过程中,用质地细腻、富有弹性的进口硅橡胶作模具,硅橡胶的最大优点是可塑性强、收缩率小,不会损伤文物且不易走形;再用颗粒细、强度高的医用石膏浇灌面模。启模后几乎不必修正就能成型,然后植入毛发。
鲁迅先生的毛发比常人粗硬,常人的毛发用精密仪器测量为0.1—0.12毫米,而鲁迅先生的毛发经测定为0.18—0.20毫米。选择好粗细、长短、色泽均相似的20根胡须、两根眉毛,植入面模原来位置,一尊与原面模丝毫不差的复制件完成,鲁迅先生遗容再现。
这次复制仅此一件作陈列展览用,为防模具面模流入民间,故复制件及模具均入库收藏。
以鲁迅遗容为模子制作的石膏面模、老舍20多岁时朗读《红楼梦》的唱片、神奇逃过上海“一二·八”劫难的《子夜》手稿……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展上,这些珍贵的文物齐齐亮相。
这一展览是为庆贺文学馆建馆20周年而特别举办的。文学馆展览部的计蕾为记者当起了讲解员:“这次展出手稿、字画、版本、书信、照片、文物共计240件,其中近一半是国家一级文物,它们平日里大都躺在保险柜里, 展品中最让人震撼的堪称鲁迅的石膏面模。据了解,鲁迅逝世后,有人拿石膏附在他的遗容上,复制了两件面模,一件已经不知下落,另一件辗转到了作家常书鸿手中,其夫人李承仙女士于2003年将此物捐出时,因种种原因它已破损成好几块,中国文物研究所组织专家对其修复了整整一年。这具神态安详的面模,修补处若隐若现,上面还粘着一根鲁迅的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