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厂村
简介柴厂村是河北省易县的一个小村庄。
发展状况河北省易县的柴厂村10年前人均年收入只有350元。从那时起,柴厂村开始学习韩国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生态旅游。十年来,这个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从350元提高到现在的3千5百元。柴厂村是河北比较典型的深山区,山场面积占到全村面积的75%。十年前,村民在山地上种的全是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成,山上的几十棵柿子树也是自生自长,无人管理,当时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到350元。1996年,中国农学会借鉴韩国的新村运动,在中国开展“科教兴村”活动,柴厂村成了第一个试点村。柴厂村有山有水,有发展林果业的天然优势,但同时地下丰富的铁矿金矿,当时在产业选择上干部和群众都犯了难。河北易县县委书记刘立明:“有的想发展矿产业,矿产业收入高,挣钱比较快,但也有的坚持发展林果业,在这个方面,我们重点考虑了长远发展,生态发展,考虑到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青山绿水,留下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产业方向定了,但在村民那里并没有得到积极响应。村民梁建国回忆说,开始的时候,专家授课都没有多少人去听,村委不得不对听课的村民进行补贴,听课的村民每人每天补贴15块钱。柴厂村村民梁建国:“我是96年第一个接触专家的,专家帮着指导,包括剪枝、施肥、打药,就说你这棵柿树,我就保证你今年产四十斤,明年我就能让你产四百斤,结果就是这样,所以,老百姓看着我这树以后,果农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如今,柴厂村大小40多条山沟已经建成了50多个山地果园,7万多棵柿子树成了农民的摇钱树,光柿子的产值就从过去的不足5万元提高到现在的60多万元。现在的柴厂村除了林果业外,还大力发展苗木业和旅游业,村里有十几个大学生毕业后在北京、天津开了苗木公司,把家里的林果输送到了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