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
一、工作宗旨防灾减灾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作用。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家重大工程的防灾能力。
二、科研方向(1)工程结构与材料的损伤与灾变破坏
(2)灾害预测与工程结构的防灾减灾及紧急救援
(3)土木工程结构抗震理论
(4)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理论
(5)新型超轻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与工程应用
三、团队组成学术带头人:李慧剑,博士,教授
团队成员:郝圣旺,博士,副教授
郑久建,博士,副教授
程树良,博士,副教授
高柏峰,博士,副教授
余 为 硕士,讲师
姜 鑫 硕士,讲师
任兴利,高级实验师
孟德亮,硕士,实验师
何长军,博士研究生
梁希,博士研究生
李建文,硕士研究生
龙昊鹏,硕士研究生
程品,硕士研究生
张尊亁,硕士研究生
四、在研项目1.“非均匀介质局部化区的演化模式及局部化诱致灾变破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0802073,2008~2010)
2.“混凝土两种尺寸效应对损伤演化诱致灾变破坏的影响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072210,2011~2013)
3.“空心球基多孔功能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设计研究”(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A200800734,2008~2010)
4.“建筑倒塌事故救援中局部扰动诱发结构连续倒塌问题研究”( 公安部应用创新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08YYCXWJXY119,2008~2010)
5.“混凝土不同层次集料粒径与尺寸效应关系的结构灾变破坏作用的研究”( 住建部科学技术项目,编号:2008-k4-28,2008~2010)
6.“格构式塔结构损伤识别技术”(住建部科学技术项目,编号:2009-k6-6,2009~2011)
7.“变刚度悬臂结构损伤识别技术”( 河北省科技研究计划项目,编号:09277128,2009~2011)
8.“双连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编号:2010166,2011~2013)
9.金属空心球基多孔材料力学性能和结构设计研究(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编号:201001A024,2011~2012)
10.“等刚度塔式结构的稳健优化设计研究” (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编号:201001A025,2011~2012)
11.各类企业委托项目6项。
五、科研工作平台本学科建有混凝土材料无损检测研究平台,拥有全能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扫描式冲击回波测试系统、超震测试系统、超声波测试系统+内部缺陷层析成像分析软件、钢筋定位仪等仪器设备。在结构健康诊断、加固设计理论与加固技术研究领域开展了数十项工程项目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