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入胞宫气血两燔证
简介《金匮要略》曾述“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从温邪侵袭人体,阻郁气机,到热邪炽盛,迫血妄行,血溢于脉外,形成瘀血;从热盛则气行加速,即热盛气壅,正如《内经》所谓“热盛则肿”,血液为之凝滞;若血出而量少,脉内血少行迟,并且热毒损害脏腑实质,灼伤人体气阴,脏腑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心悸、失眠多梦,或头晕目眩、手足拘挛麻木、月经量少色淡等心、肝病症的定位症状。
病理机制1.感受外邪:外邪侵袭、损伤脉络而引起出血,其中以感受热邪所致者为多。如风、热、燥邪损伤上部脉络,则引起衄血、咳血、吐血;热邪或湿热损伤下部脉络,则引起尿血、便血。
2.情志过极忧思恼怒过度,肝气郁结化火,肝火上逆犯肺则引起衄血、咳血;肝火横逆犯胃则引起吐血。
3.饮食不节饮酒过多以及过食辛辣厚味,或滋生湿热,热伤脉络,引起衄血、吐血、便血;或损伤脾胃,脾胃虚衰,血失统摄,而引起吐血、便血。
4.劳倦过度心主神明,神劳伤心;脾主肌肉,体劳伤脾;肾主藏精,房劳伤肾。劳倦过度会导致心、脾、肾气阴的损伤。若损伤于气,则气虚不能摄血,以致血液外溢而形成衄血、吐血、便血、紫斑;若损伤于阴,则阴盛火旺,迫血妄行而致衄血、尿血、紫斑。
医疗药方1.热盛津伤重,加芦根、石斛、银花。
2.热津气伤,背微恶寒,加人参。
3.肺热壅盛,加杏仁、姜皮、银花、鱼腥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