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楚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介用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提花的多重战国丝织物。战国楚锦在湖北随县、江陵、湖南长沙等地的楚墓中都曾发现。1957年在湖南长沙左家塘 44 号战国楚墓中出土6 种不同纹饰的织锦残片,这是中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织锦实物。其中有深棕地、红黄色显花的菱纹锦,残长32.5厘米,宽23.3厘米,经纬密度为每厘米138根和每厘米40根。褐地矩纹锦的残长19.9厘米,宽8.2厘米,锦面上有墨书“女王氏” 3字,经纬密度为每厘米80根和每厘米40根。另有褐地双色方格纹锦、几何填花燕纹锦和朱条暗花龙凤纹锦等。经纬结构有两种是 3色经二重织物,其中一组经丝是夹经,另两组的交织点相同,重合在一起。有一种是在经二重织物中,配牵一组分段换色的彩条经丝,使两组经丝能织出 3种以上的颜色来。还有一种于二重经中间加一组特殊挂经,挂经只在几何小方格的中心部位织四上一下的浮点,填充中心花,以加强花纹的视觉层次。除上述几种类型的经二重平织的经锦以外,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和江陵马山战国 1号楚墓还发现了纬二重组织的经锦。这种经锦由一组纬丝与经丝织成平纹,由另一组纬丝将显花的经丝托起,将不显花的纬丝压住,其织法和后世中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锦的织法有相似之处。

分类楚锦的纹样据现有材料已知有如下两类:

①几何骨格填充各种人物、动物、几何形体的组合型纹样战国楚锦

。纹样格式从青铜装饰的传统脱胎而来,一般以菱形、方棋形、复合菱形为几何骨格,再把具有战国时代特征的装饰纹样填充到几何骨格中,例如湖北江陵马山砖厂 1号墓出土的舞人鼍龙凤鸟麒麟纹锦等。

②散点式排列的小型几何纹。这种纹样疏朗活泼,适应战国楚锦

性很强。例如湖南长沙左家塘44号楚墓出土的 3色几何纹经锦,幅边盖有宋印和墨书,可能是织户或作坊生产商品的标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