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黄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介绍硅藻黄质

硅藻黄质

(diadoxanthin)

存在于藻类和珊瑚中.

相关研究厦门大学是我国藻类学研究中心之一,是海洋硅藻研究的发源地,在海洋硅藻研究方面,是国内历史最长、人数最多、资料最齐全的权威研究单位。硅藻研究室是由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和硅藻学专家金德祥教授开创的,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就率先在我国开展海洋硅藻研究,从不间断。在硅藻浮游植物分类学和生态学方面有着雄厚的研究实力,对硅藻黄质的鉴定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权威性。1956年由金德祥教授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3人),1981年海洋硅藻学为国家首批博士授权点方向(植物学专业),2001年设立水生生物学硕士点、博士点,2007年水生生物学获国家重点学科(全院3个重点学科之一)。近70年来,在金德祥教授的领导下和其他老一辈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硅藻室先后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委博士点基金等研究项目,获过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等奖励;研究成果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出版了《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中国海洋底栖硅藻类》、《ThemarinebenthicdiatomsinChina.vol1》等专著17本及有关论文250篇。本室现保存有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采集至今的硅藻样品约1000份,制成的永久玻片近5000片,与国内外同行交换积累的资料约800篇,购买图书100多本。同时保存有100多份海藻标本,包括曾呈奎院士于20世纪30年代在厦大生物系期间采集制作的大量标本。

硅藻研究室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实验师1人。本室早在1956年就由金德祥教授招生第一届硕士研究生3人,之后又招收了多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现已培养博士后3人,进修教师10多人,已毕业获得博士学位5人,硕士24人。目前在读博士生11人(在职4人),硕士生16人(在职3人)。

研究在了解国际古湖沼学最新研究动向和趋势的基础上,围绕我国西部湖泊不断咸化和萎缩、东部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环境科学问题,开展了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湖泊硅藻与环境要素的定量关系研究,完善了了硅藻黄质.量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在硅藻定量研究上达到了与国际的接轨,填补了我国湖泊硅藻硅藻黄质研究领域的空白.

古环境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对现代环境过程了解的基础之上。本课题组抓住湖泊古生态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响应特点,以现代湖泊硅藻、物理和化学过程研究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内容的设计。通过古今结合研究,对沉积物中环境指标的区域特色及其物理意义加深了认识,提高了对过去环境变化机理解释的可信度。

相关报告报道了采自五大连池的管壳缝目硅藻4科6属38种10变种1变型,对每一个分类单位都进行了描述并附有照片,为五大连池硅藻黄质的调查提供最基本的资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