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非遗学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协会,简称:“非遗”协会(又称:家乡文化传承协会)是在文学院副院长孙正国博士的指导下,由文学院苏长鸿、刘慧等07级中文系的同学发起成立的学生社团组织。旨在推进大学生熟悉和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培育家乡文化传统的深层情感,担当起传承和传播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
协会将通过举办民间艺术家代表作展、“非遗”知识讲座、民间艺术家授艺传艺、田野调查研究、家园文化周:家乡“非遗”文化展示与表演等活动,让大学生了解民俗民间文化和学习“非遗”知识,努力成为“非遗”的传承人和保护者。
非遗协会已经在相关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论坛,而且受到了其他高校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的热切关注,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田兆元先生对“非遗”协会的建设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而且承诺可以为协会做一些顾问工作和提供理论上的支持。现在,“非遗”协会已经拥有了两位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博士作为指导老师:一位是文学院副院长孙正国博士,另一位是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老师桑俊博士。
2009年4月24日,“长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顺利召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为标志
开,这标志着长江大学一个独具特色的的校园文化社团正式诞生了,这是文学院老师和团委领导的长远之见,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非遗”协会已经举办了第一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即:“美在民间——林世柏先生剪纸艺 术作品展”。校团委徐波书记以及文学院各级领导到现场参观之后,都惊叹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文学院院长徐文武教授当即写下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荆楚艺韵”的留言,校团委徐书记也留下了“了解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题词,希望我们当代大学生能担当起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任。
一个民族,一种技艺,一段传说,一则故事,一习风俗,一种文化……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深入了解过你家乡的民风民俗,挖掘过家乡的精神宝藏?
非遗大事记
2006-2007:长江大学正式开设非遗课程,主讲教师:孙正国
2008年5月: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与荆州市群众艺术馆合作,首次开展“荆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展演”大型非遗宣传活动;
2009年3月24日:长江大学非遗教学进入中国民俗学界最高水平的“中国民俗学网·高校联盟”版块,开始了长江大学具有潜能的高端平台起步时期,太阳鸟、指尖冰凉、恩施土家出任版主。得到英古阿格君的鼎力支持和热心指导。
3月25日:长江大学非遗社团进入中国著名网站“海上风民族民间文化论坛”,得到华中版主玄珠老师的细心照顾和智慧培育,得到总版主田兆元先生的宏观调控与鼎力支持,慷慨解囊,专为长江大学非遗社团创建了“家乡文化传承学社”二级版块,并在一级版块增高了“教学团队”,指导长江大学非遗社团形成了网络平台的“数字团队”,“众心聚齐海上风,长江学子显神通”,自此,长江大学非遗社团步入平稳、规范的发展轨道。
3月31日:长江大学非遗社团“火凤团队”首度参加高端学术活动:金荣华先生华中师范大学讲学。并巧遇玄珠仙子。
4月:长江大学成立两个非遗学生社团:“长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社”和“长江大学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社”,2009年10月,“长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社”更名为“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学社”,简称“长江非遗社”。
6月:长江大学与荆州市合作主办“首届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论坛·荆楚民歌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湖北民族学院的15位学者与会,涉及学科有音乐学、文学、史学、传播学等,得到了荆州市荆州区文化馆马山民歌搜集整理者、研究专家汤斌先生的大力支持。《文化遗产》、《求索》、《湖北民族学院学报》、《长江大学学报》专栏《荆楚文化研究》等刊发表了会议成果。荆州电视台知名栏目《文化荆州》录制了会议专题片《非遗传承路在何方?》,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中山大学蒋明智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陈永副教授、长江大学孙正国副教授受邀作嘉宾,专题片在《荆州新闻网·文化荆州》专栏可直接在线观看。海上风教学网站总版主、华中版主、湖北版主齐聚古都荆州,与长江大学非遗两大社团倾情联谊,写下了当代中国民俗教育场地教学与网络教学最生动的华丽诗章!
7月:长江大学非遗学社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田野调查小组“马山民歌调查与研究课题组”一行五人,在组长、长江文学社社长李春阳的强力推动下,出征荆州市马山镇调查首批荆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马山民歌”,得到了长江大学团委和荆州市荆州区文化馆著名学者、马山民歌搜集整理者、研究专家汤斌先生的大力支持。历时两周的短期调查,调查小组历尽当代大学生所未历之苦,克尽困难,中途1成员实因太苦而下阵。国内著名民俗文化教学网站总版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先生读到马山民歌调查小组之田野日志后,深情助威:“马山民歌调查小组的方向,正是民间文学研究的真正方向!”由此,马山民歌调查与研究课题组为长江大学非遗学社的发展开启了最为亮丽的希望之门!长江大学文学院特为小组颁发了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奖!
9月:“长江非遗社”换届,创始人、会长苏长鸿荣退任第二届学社学术部部长,原副会长刘慧出任社长,开始了学社创会以后的提升性奠基时期的工作。
国庆中秋:长江大学非遗社团第二个课题组“荆州传统工艺杰出传承人研究”召开第一次会议,汉绣、青铜器、木雕、微雕、剪纸、根雕、蛋雕等工艺的八位杰出传承人与课题组九位同学交流,初步建立起非遗研究的社区课题框架。
11月7日:长江大学非遗社团选派两名元老会员苏长鸿、周倩秘密前往湖北民族
长江非遗学社2009年年会(16张)
学院,为教母玄珠老师送去开心、意外的“湖北民族学院民间文化兴趣团队”兄弟社团贺礼!
12月16日:长江大学非遗社团2009年会筹备工作拉开序幕。
12月31日:长江大学非遗社团2009年会召开。
2010年1月:“家乡非遗文化大调查”之湖北长阳土家族调查(A,B两队)与马山民歌调查正式启动。长阳AB两组分别就土家族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A组成员走访了著名民间故事家—孙家香老人,B组调查了土家丧葬礼仪—撒叶儿荷,并走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马山民歌组针对马山民歌传承的传承状况进行了综合调研。
3月17日:长江非遗社开展首届“家乡美食文化节”,会员们展示和分享了自己家乡的特产。
3月27日:长江大学非遗社团召开2010年干部换届大会与寒假调查总结大会。调查组分别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新成员干部正式走马上任。
5月8日:长江非遗社剪纸初级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全校十几个院系的70多名同学一起走进传承民间艺术实实在在的活动中。
5月27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山民歌原生态专场晚会在大礼堂上演。 6月12日,在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第二届荆州非遗论坛在
金九龙大酒店召开。
7月21--23日,我社老干部苏长鸿、李玲玲在孙正国老师带领下,参加了上海第八届民俗学会议。
7月31日:我社寒假调查团队刘慧、谭柳王魁、周耀录制的视频《夷水八方》,代表长江大学参加“2010(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优胜奖。
暑假:我社组织第三批“深度回顾家乡”非遗大调查,恩施利川、十堰房县、汉川三个调查团队,取得一定的成绩。在调查中与北京大学、天津大学、江南大学、湖北大学商学院等校师生不期而遇,并相互交流。
10月,荆州传统工艺调查组“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科研立项。 11月,苏长鸿、刘慧、王小艳三人代表长江大学前往山西太原参加中国民俗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
12月,非遗社团2011年年会顺利召开。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学专业研究生一行5人到会祝贺。
2011年1月,开展寒假调查,三个小组分别奔赴公安、江陵、松滋进行田野调查。
3月,第二届家乡美食文化节举行。
4月,第二届剪纸培训班开班。5月,学社第一任社长苏长鸿以407分的成绩考取华东师大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6月,学社筹办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长江大学暨第六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精彩的展演在东校区大礼堂成功举行,学社第一任社长苏长鸿作为代表发言。同时,第三届荆州非遗论坛暨传统工艺保护与开发研究课题组研讨会议在亚太大酒店顺利举行,各位老先生与孙老师一同为07级毕业生送行。
7月16日:松滋市卸甲坪民歌的调查。
长江大学非遗学社第二届剪纸班(6张)
7月22--23日:山西大学自行车协会(非遗爱好者)来我荆州长江大学观光。双方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