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庙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天子庙坡

南华县天申堂乡海拔2600多米高的七里坡,由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终年云雾缭绕,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初期曾在此设七里坡哨,有哨兵十人,康熙三十五年内奉文记载。相传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出逃缅甸被逮押回国时,途经七里坡天时已晚,在七里坡露宿一夜。后人为纪念永历帝就在七里坡旁修一庙宇取名为“天子庙”,七里坡也随之被称为“天子庙坡”。

天子庙坡东起沙桥镇的新铺,途经小古山、大佛寺、十八盘山、苴力铺、英武关、天申堂、英武哨,全长36公里,从洋记冲出境进入祥云县境内。“古道四通大理长、沙桥驿外尽崇岗,天然设险为屏障,英武雄关镇一方”。清宣统改元春闵人黄大琮在镇南军次所作的这首竹枝词,以朴实的文句,描述了天子庙坡的雄峻险要。

1936年4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长征进入镇南(今南华),17日攀登天子庙坡,当晚就宿营在英武关、天申堂一带,18日从洋记冲继续挥师北上。在这条蜿蜒崎岖的天子庙坡上,曾经留下红军战士光辉的足迹。

196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率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尼、缅甸回国、顺道视察滇西大理,途经天子庙坡,曾赋《天子庙坡》二百五十字长诗一首,诗中有:“海拔二千六百有余米,驱车直上天子庙之坡,坡头旧有天子庙”之句。

天子庙坡解放前夕还是滇桂黔边区纵队第八支队(原称滇西人民自卫团)活动的根据地之一。1949年2月,中共滇西工委祥云分委为了发展壮大人民军队和南山根据地,形成东山、南山连成一片的局面,在英武乡大田(现属天申堂乡瓦黑井村委会)进行整训,原英武乡罗宗荣领导的抗铲队正式命名为滇西自卫团直属二大队。此后这支部队在党的领导下,在天子庙坡上同国民党反动武装进行过多次战斗,战绩卓著。

如今,纪念永历帝的天子庙已荡然无存,巍巍天子庙坡更加郁郁葱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