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尚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蓝尚质,生卒年不详,陕西肤施(今延安)人。明万历十九年(1591)知寿阳县事。?

到任之初,目睹寿阳地势高峻,气候特寒,百姓只知力耕,不知纺织,终年辛劳,冬无棉衣,夏无布葛,生活十分苦寒。蓝尚质于是利用自己老家的富有财力和陕西农民种棉纺织致富的办法,制定了一套“毁金为民谋蓝尚家室”的计划。除“棉万斤、布万匹,金多不知几千镒,前车载满后车溢”,源源不断地运来寿阳之外,还特地招募有纺织技术的陕西农民数百户,以其亲戚之名分住在寿阳各村,给以廪饩。每村分配一两家。其中,男以官亲称,教乡民做纺织之器;女以官眷称,教妇女学纺织之技术;男童则延师训读,女童亦有婢女伺候。乡亲偶有争论者,每为劝谕息事和解。为迅速推开纺织之技术,建立制作纺织机厂数十处。又由于陕西来户均是农家,勤劳俭朴,与寿阳习俗相近,主客融洽,亲如邻里,教者耐心细致,学者谦虚认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一年织事成,两年狱讼清,三年机杼不空鸣”的良好政绩。

为使纺织事业持久发展,采取以花换布、以布售钱的激励方法,不论陕西来户或本地农民,每织布一匹,换花二斤;五日能织成一匹布者,赏钱二百文;如遇穷困户,无花不能纺织者,另外周济。寿阳的家庭纺织作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遍及城乡,相沿四百余年。由于织布可以赚钱,一改以往极少外出贸易的旧习惯,使寿阳人也开始外出经商做买卖。?

为颂其功德,清顺治年间,张所赋撰《蓝公教织记》。咸丰六年(1856),大学士祁隽藻撰写《蓝公教织歌》,乡民公立祠堂,岁时致。不少民户也设位供奉。[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