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沙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子午沙鼠

概述中文名:子午沙鼠

学名:Meriones meridianus (Pallas)

类属:属啮齿目,仓鼠科

别名:黄耗子、中午沙鼠、午时沙土鼠。

分布:在内蒙古中部、河北张家口向西、陕西、甘肃、宁夏、山西、青海、新疆等省区。

寄主:蔬菜、杂草和牧草、粮食作物。

为害特点:主要为害植物种子及其营养体,秋季盗贮粮食,在黄土高原,其洞穴可加速水土流失。

形态特征体长100—150mm,尾长近于体长,耳壳明显突出毛外,向前折可达眼部。体背毛浅棕黄色至沙黄色,基部暗灰色,中段沙黄色,毛尖黑色。腹毛纯白色;尾毛棕黄色或棕色,有的尾下面稍淡或杂生白毛,尾端具毛束。爪基部浅褐色,尖部白色。听孢发达,上门齿前面具一条纵沟。

生活习性子午沙鼠主要栖息于荒漠或半荒漠地区,有时也见于非地带性的沙地和农区。在内蒙古,子午沙鼠的典型生境为灌木和半灌木丛生的沙丘和沙地。子午沙鼠的洞系可分为越冬洞、夏季洞和复杂洞。洞口直径3—6cm,1—3个洞口,有时4—5个,多开口于灌丛和草根下,洞道弯曲多分支,总长度2—3m,深度多为30—40cm,有的分支在接近地表处形成盲端,以备应急之用。越冬洞洞道深,窝巢深达2m以下。雌鼠在妊娠和哺乳期间出入洞口之后,常将洞口堵塞。子午沙鼠不冬眠,喜在夜间活动,

活动高峰为子夜o时。食性杂。在内蒙古,4月份开始繁殖,繁殖期长,可达7个多月,每年繁殖2—3次,妊娠率低,6月下旬的妊娠率为33.3%,且逐月下降。每胎产仔2—11只,多为4—6只。子午沙鼠从春季到秋季约增长10倍,其死亡率为90%左右,自然界中活到一年的不到1%。

防治方法子午沙鼠喜食种子,且爱寻找撒在地上的种子,因此用毒饵法灭鼠效果最好。在人口稀少的荒漠地带,也可用飞机撒播,高标50m,间隔70m,沿两边撒2条,灭效较好。

(1)农田建设要考虑到防治鼠害,如深翻土地,破坏其洞系及识别方向位置的标志,能增加天敌捕食的机会。

(2)清除田园杂草,恶化其隐蔽条件,可减轻鼠害。

(3)作物采收时要快并妥善储藏,断绝或减少鼠类食源。

(4)保护并利用天敌。

(5)人工捕杀。在黑线姬鼠数量高峰期或冬闲季节,可发动群众采取夹捕、封洞、陷阱、水灌、鼓风、剖挖或枪击等措施进行捕杀。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用电猫灭鼠。

(6)毒饵法。用0.1%敌鼠钠盐毒饵、0.02%氯敌鼠钠盐毒饵、0.01%氯鼠酮毒饵、0.05%溴敌隆毒饵、0.03%—0.05%杀鼠脒毒饵,以小麦、莜麦、大米或玉米(小颗粒)作诱饵,采取封锁带式投饵技术和。一次性饱和投饵技术,防效较好。也可使用1.5%甘氟小麦毒饵,半年内不能再用,宜与慢放毒饵交替使用,且该毒饵使用前要投放前饵,直到害鼠无戒备心再投放毒饵。

(7)烟雾炮法。将硝酸钠或硝酸铵溶于适量热水中,再把硝酸钠40%与干牲口粪60%或硝酸铵50%与锯末50%混合拌匀,晒干后装筒,筒内不宜太满太实,秋季,选择晴天将炮筒一端蘸煤油、柴油或汽油,点燃待放出大烟雾时立即投入有效鼠洞内,入洞深达15—17m处,洞口堵实,5—10分钟后害鼠即可被毒杀。

(8)熏蒸法。在有效鼠洞内,每洞把注有3—5ml氯化苦的棉花团或草团塞入,洞口盖土;也可用磷化铝,每洞2—3片。

(9)拌种法。播种时用甲基异柳磷拌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