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钦
人物简介加入麦当劳后的升迁履历:
1993.10 麦当劳普通员工
1994.04训练员
1994.05 见习组长
1994.06组长
1994.09见习经理
1995.03第一副理
1995.05餐厅经理
1997.04营运督导
1998.10营运经理
1999.04到湖南长沙开辟市场
2004.03负责浙江市场的营运部高级经理
2004.05获总裁奖
2005.04负责东北三省和内蒙市场
2007.04北京北二区总经理
2008.04中国区副总裁北区总经理
2008年,加入麦当劳大家庭15年的缪钦正式走马上任,担任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北区总经理一职,是麦当劳中国第一位本土副总裁兼总经理,此时的他成为麦当劳中国最年轻的高层管理层成员。作为著名跨国公司中杰出的本土人才代表,缪钦完成了从一名普通餐厅员工到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职场发展之路。
奋斗之路职场新人 初露锋芒
1993年,刚刚离开校园的缪钦来到当时厦门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应聘餐厅员工,正式加入了麦当劳大家庭。同许多由餐厅员工一路做到公司管理层的麦当劳伙伴一样,缪钦最初在餐厅也是从拖地板这样的“简单”工作做起的。然而,正是从这些在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点滴工作中,使他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对餐厅运营各个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经过两年勤奋努力地工作和孜孜不倦地学习,缪钦因其突出的个人表现不断得到晋升机会。1995年,他被任命为厦门麦当劳餐厅的第一副经理。
在餐厅工作的几年中,为了能更快地成长为一名餐厅经理,缪钦不但从书本上学习到大量专业知识,同时通过麦当劳的各种培训课程和发展项目,与高层管理者们交流和探讨管理经验与工作心得。他从中领悟并将之转化为有效的管理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他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勇于开拓 创造辉煌
1999年,缪钦迎来了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当时,由于他在厦门市场的出色表现,公司将他派往湖南省,开拓当地市场。这是对他能力的极大认可,但同时也让他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从那时起的5年中,缪钦组建了麦当劳湖南的初期团队,并把长沙、衡阳、湘潭等几个地区的餐厅业绩做到全国前列。他在湖南市场卓有成效地开发工作,得到了公司的认可。2004年,缪钦荣获了麦当劳总部颁发的“总裁奖”,这一殊荣是授予麦当劳全球雇员中1%的优秀员工的至高奖项。对此,缪钦倍感荣耀,同时他非常感激麦当劳为他提供的机会和信任。
再接再厉 勇攀高峰
2007年,时任麦当劳东北地区营运总监的缪钦调职北京,并参加了新一轮的高级培训计划。这正是麦当劳为培养后继人才而专门开设的为期一年的“中国领导力发展计划”。其间他有步骤地接触和了解麦当劳各部门的工作状况,并参与决策制定,帮助部门设立目标。
同时,作为“中国领导力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原北区总经理陈麒亦担任起了缪钦的“导师”,为他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将自己的实战管理经验分享和传授给缪钦,帮助他了解如何胜任总经理的工作。经过一年的教练式培训,缪钦很快便熟悉了北区整体工作,并最终顺利地接掌麦当劳北区总经理的帅印。
缪钦在麦当劳16年中所经历的成功之路并非偶然。当他加入麦当劳之初,便把公司创始人雷·克洛克的名言牢记在心——“成败皆须付出代价,与其随大流,不如去带头”。正是在这句话的鼓舞下,缪钦在麦当劳的职业生涯一路勇往直前,成就了今日的辉煌,并为麦当劳伙伴们树立的典范。
采访记录主持人:杨帆 天津电视台滨海频道 《时代智商》主持人
嘉宾:缪钦 麦当劳中国区副总裁
缪钦:麦当劳中国区副总裁。20岁时加入麦当劳,从刷厕所、洗餐盘开始,16年时间迅速成长为麦当劳中国区副总裁,这是迄今为止麦当劳历史上第一位本土副总裁,同时36岁的他也成为了麦当劳中国最年轻的高层管理人员。
麦当劳: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的连锁快餐企业,在全球近120个国家,开设了三万两千家餐厅。上世纪90年代初,麦当劳开始走进中国大陆。
从logo突显品牌精神
杨帆:廖总,我们每次走到麦当劳的时候,总觉得那里人满满的,就会想为什么它有这么好的人流,这么好的客源。今天有幸请到缪总,您能讲一讲我们想不到的原因吗?
缪钦:麦当劳是我们创始人五十多年前建立的,为什么今天在中国,在全世界还可以做得这么成功?是因为全世界三万多家店一直非常严格地执行招聘员工的标准。打个比方,我们在选人员的时候我经常跟他们说,可能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来,我不一定会录取他,不管他有多么的聪明,而是看他是不是适合我们企业。我们会特别强调,你是不是愿意服务顾客。
杨帆:麦当劳的logo也是蛮醒目的,当时就是这么个创意,还是后来演变成现在这个模样?
缪钦:这个logo现在一直在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的前十名之中。
杨帆:很多人告诉我说,你们的成功有一大半建立在这个品牌和这个logo之上,您这么看吗?
缪钦:我同意。因为我们售卖的麦当劳是一个用餐的经验,不是汉堡包,我们的logo就代表了我们的用餐经验。其实这个logo的演变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最开始当我们的创始人雷·克洛克设计第一家店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单拱的弧形,顾客很远很远就能看到这个黄金(1299.70,-10.60,-0.81%)的拱门,它能让人感觉我很欢迎你。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演变,这个logo从单拱演变成双拱,而且双拱最开始是交叉的。单拱和双拱的这种演变,它的原因是什么?门一张也就够了。其实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双拱门会让人感觉比较容易接受,容易被吸引。而且一旦红和黄的搭配放上来的时候,从很远的地方就很耀眼,真正会把我们品牌的精神和感觉衬托出来。
杨帆:除了这个拱门,你们每家餐厅门口都有一个麦当劳叔叔。
缪钦:当雷·克洛克和他们的董事会成员觉得麦当劳已经开了一两千家,需要一个形象代言人的时候,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如何创造快乐。所以就像现在很多小朋友说他有一点像小丑,最开始没错,他就是马戏团给人带来欢乐的感觉,他永远有不断的魔法演化出来,慢慢地跟麦当劳的一些元素就结合起来了。到今天他也四五十岁了,很多人亲切地称他叫“叔叔”,是因为他的活力。
在美国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麦当劳叔叔在小朋友中间的知名度仅次于圣诞老人。在麦当劳门口的椅子上,叔叔每天都在快快乐乐、安安逸逸地坐在那儿,等待着小朋友们,非常有意思。我见到无数的场景,就是当小朋友经过我们餐厅的时候,如果他不进餐厅用餐,他会跟叔叔的座椅打招呼,然后会很兴奋地爬上去,跟他拍照。
麦当劳人的血液里流淌的是番茄酱
杨帆:麦当劳的顾客定位是怎么样的一个群体,是孩子,年轻人,还是……
缪钦:你如果问我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我想是所有的人。在全球,很多很多的人是跟着麦当劳一起长大的。他的小时候,吃麦当劳的开心乐园餐,跟麦当劳叔叔,跟麦当劳的接待员姐姐一起玩耍。随着他不断地长大,到现在他们带着儿孙满堂在餐厅里面用餐,这种场景在国外比比皆是。
麦当劳在中国还比较年轻,所以你会看到它代表的是一种时尚、年轻、快乐。我们在中国的顾客定位很多时候是快乐的家庭,还有我们的年轻人、学生,我们叫做年轻一代。年轻人比较在意的是分享,喜欢一大堆人在餐厅里面享受快乐的时光。根据我们内部的调查,我们现在接近50%的顾客都是年轻一代。
杨帆:对于麦当劳来说,我们看到店面在不断地增多,但是相对于其他的这些快餐店来说,总觉得麦当劳增长的速度不是很快。
缪钦:因为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我们自己。我们不追求做最大的,只追求做最好的。事实上如果我们拿数据说话,麦当劳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一个餐饮集团,全世界有三万四千多家店。我们曾经有发展非常快的时间段,像2000年左右,在全世界这个层面我们曾经做到过每3个小时开一家店。现在我们已经非常的明确,在各个国家我们现在都在朝一个目标在走,要做就做最好的。
杨帆:这也许与麦当劳的标准有一定的关联,业界公认麦当劳的高标准,而且是永远不通融。
缪钦:其实我也曾经有过一些不理解。当我刚刚加入麦当劳的时候,餐厅里面很严格地告诉我们,薯条如果7分钟没有卖掉就要扔掉,汉堡如果10分钟没有卖掉就要扔掉。当时觉得不可以理解,那个时候我说,12分钟又怎么样?
麦当劳今天可以做到这样的成功,全世界有三万四千家餐厅,你所吃到的比如巨无霸是一样的口味,一样的产品品质。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在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开业的前8年,一直在中国找地方去种出我们合适的产品,然后测试了这个产品8年。甚至我一开始跟我的亲属、我的太太、我的家里人讲,他们都觉得不可以接受。但是麦当劳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血液里面流的是蕃茄酱。
一年连升7级,麦当劳唯此一人
杨帆:16年的时间,能够有多次的升迁,这在麦当劳体系里边好像也是唯此一人。一年期间,到底是升迁了多少次?
缪钦:升了7级。但是我前5个月没有升迁。前5个月已经有两批人比我早升迁了,那对我来说是一个打击。
杨帆:后来怎么样追上来的?
缪钦: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很需要人手。在开业第二个月的时候,他们已经升第一批训练员了,就是比员工更高一级的那些人,那里面没有我,升了4个人。然后过了两个月,又升了另外4个训练员,也没有我。那个时候我觉得我不适合这个企业,已经有点想打退堂鼓了。不是想,其实说老实话,我已经跟经理提出来想要离开了。
但是那一次我到现在都很感激。我的经理找我谈,我跟他说,第一批升的这4个人,他们这个做得不好,那个做得没有我好。我说,我在餐厅里面,为了学会更多的工作,每天下班都加班,你看这个人他下完班就走了。第二批的这个人也做得没我好,你们升了他,这个企业不是个公平的企业,我不相信这个企业如书里说得那么好,我放弃了,我想走。但是那位经理说的一些话帮助我一直到现在,到现在我都一直是秉承他给我的一个忠告。他说,好,你现在要离开,我们也不会阻挡你,你已经告诉我了,这些人做得不好的地方,你能不能帮我个忙,告诉我这8个人每一个人比你好的地方。我一下子有一点沉默,我想了几分钟以后,我说,我不走了。
你永远都觉得我自己有多好,但是当你真正开始去想,别人有多么好的时候,他有哪一些东西是你值得学的时候,你的心境却如此的不同。因为你会发现,这个人比我耐心,这个人虽然他下班就离开了,但是他在学习上面的效率比我高很多。从那开始我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压力大或者小,我都告诉自己,学到更多东西了吗?不要老是专注在别人的缺点上。当我这样去做的时候我发现,当你不在意升迁的时候,当你在意自己进步的时候,你才是真的进步了。
杨帆:你在麦当劳16年的时间,走过的地方比一般人要多,但难能可贵的是,能够在不同的地方都能做到第一。
缪钦:我到每一个地方,包括我在北区的第一年,前一段时间和第一件事几乎都在做人员调整工作。第二件事情就是不要做得太多,我们说少就是多。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的24小时餐厅,当时我们大家最开始去尝试,做或者不做,有一些人说可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我记得在东北,我们觉得这里冬天这么冷,晚上不会有生意的。但是当我们真的在几家餐厅去尝试,而且三五个月专注去做的时候,餐厅的业务就增长了。当然一开始顾客不了解,但是慢慢地他们开始知道,晚上肚子一饿就想到麦当劳了。当我们以不回头的态度去做,坚持认为它是对的方式去做的时候,我们发现连东北那么寒冷的地方,24小时餐厅也做得很成功。现在整个北区有85%的餐厅是24小时营业的。国外很多地方的早餐占营业额的25%,中国在我接手的时候,只占整个生意的7%到8%。但是当我们真正地觉得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专注去做的时候,我们早餐增长的速度是全国最高的。
承诺的力量
杨帆:麦当劳有这样的规定,每年都有年假可以歇。你曾经积累了3个月的年假,然后做了一件让大家非常惊讶的事情。
缪钦:我周围所有的人都觉得难以置信。他们都知道当我设定了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会用我所有的能量去想办法达到。当时我想,当我真正上去一个平台的时候,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我发现是语言。我们在企业里面,每10年有8周的假期,再加上我的年假,我有3周左右的时间。我那时候已经有太太,一年前我们计划到国外去旅行一个多月,那个时候我告诉她这是我最大障碍的时候,她非常非常支持我。她说这个时候对你很重要,你没有多少机会可以有这样一个时间做长期的培训,她说你去吧。我到现在真的很感激她,她如果那个时候说不行你答应过去旅行的,说不定我会变,因为家庭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
我去的时候很有意思,我告诉我周围所有的人,我说我要去学英文,全封闭式的,出来我一定可以跟你们讲英文。我跟我的老板也这么说,因为我想给自己创造一个环境,也给自己制造一个压力。当你想懈怠的时候,你会想到说我已经承诺出去了,我再不努力能怎么办。所以当我两个多月结束以后,我跟一个美国的CEO,他一句中文不会说,当我跟他沟通,跟他进行面试的时候,他觉得非常惊奇,到现在他跟别人介绍我的时候都在讲,那一段把他吓坏了。
杨帆:在中国区域内获得麦当劳全球总裁奖的有多少位?
缪钦:我那一年是3位。我在2004年拿到全球总裁奖,这是在全球奖励1%的员工,是最好的员工。我可以带我的一个亲人到美国去领奖,而且在美国可以有一些住宿旅游。那个时候我选择带我母亲去,我觉得我可以带我母亲到那个地方,让她知道说虽然我洗过卫生间,虽然我拖过地板,但是我可以带她到美国,在这么大、这么高规格的会议之上,她的儿子可以站在台上。因为这样的一个企业,给了我一个平台,加上我自己的努力,会让她为自己的小孩感到光荣和自豪。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感觉到,我真正地找对了企业,找对了平台了。
结语:16年前,一个小伙子去厦门当时唯一一家麦当劳餐厅面试,他要面试管理组的一个职务,然而,面试人员告诉他,管理组的所有职位均已招满。小伙子毫不犹豫地说:“普通员工我也愿意做。”就这样,他从拖地板开始,在麦当劳一干就是16年,期间从未换过公司。有谁能想到,这个当年在麦当劳拖地板的小伙子,成为了今天麦当劳中国区副总裁。在麦当劳的历史上,从未有过中国员工被晋升为主管某个大区市场的副总裁职位。惊人的学习能力和专注,成就了缪钦今天的成功。如今缪钦管理着中国区1000家餐厅和6万名员工,而他对自己的不留退路,则注定只能让自己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