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平
1.原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驻华东局监察组组长(1908—1970)
又名绳五。山东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马家店人。幼年给地主放牛,13岁始读小学,后以种田为业。
18岁时就曾参与反对军阀和盐警的斗争。
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郑平愤于日寇暴行,联络爱国青年,组织了反日会皋陆分会,进行反日宣传和抵制日货的活动。
1929年,他以反日会员为骨干,同土豪劣绅进行斗争,被推选为邵疃小学校董。斗争胜利后,又被推举为日照县反日会负责人兼石臼反日会特派员。
1929年秋,领导农民抗捐抗税,震动全县。
1929年冬,郑平被选为县农民协会委员后,仍回邵疃小学任校董。
1931年,被选为县抗日协会主席。
1931年10月加入共产党,任日照县邵疃区区委书记。
1932年,“日照暴动”前夕,他深感暴动条件不成熟,向组织提出建议,但未被县委采纳。暴动失败后,他与郑天九疏散至京津一带,在中共中央华北发行站工作。
1933年秋,河北省委遭破坏, 郑平因叛徒出卖被捕判刑。
1937年10月保释出狱后,由长江局介绍去延安学习,并恢复党籍。
1938年后,先后任西华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豫东地委宣传部长、运河县委书记、苏中区委组织部部长、地委书记、华中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华中五地委书记等职。
1944年,在负责运河支队工作期间,他分析形势,掌握战机,为开创运河地区抗日斗争的新局面做出贡献。
建国后,
历任中共苏北区委组织部部长、苏北区党委书记,
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任市纪委书记,
1958年3月任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兼监委书记,1962年调任中共华东局纪委副书记。
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驻华东局监察组组长等职。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害致死。
1978年中共中央为其平反昭雪。
2.河南省郑州海关党组成员、副关长男,1953年4月出生,陕西延长人,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毕业学历。现任郑州海关党组成员、副关长,三级关务监督。
1970年12月入伍,
1976年6月至1985年5月在陕西省地方工作,
1985年5月起在西安海关工作,曾任办公室副主任、业务二处副处长、处长,宝鸡海关关长、办公室主任、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关长等职务。
2008年9月,海关总署任命郑平为郑州海关副关长。
现分管办公室(含学会)、关税处、综合统计处、监管通关处、审单处、现场业务处、审单处、洛阳海关。
3.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政府县长郑平[2],男,汉族,1963年8月28日生,籍贯重庆,中共党员,1983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

1983.08—1984.05 四川省荣昌县农机局常训班教员
1984.05—1990.09 四川省荣昌县委办公室秘书
1990.09—1992.10 四川省荣昌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荣昌县双河区委副书记
1992.10—1995.01 四川省荣昌县委办公室主任
1995.01—1995.07 四川省荣昌县计划委员会主任
1995.07—1996.03 四川省荣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计划委员会主任
1996.03—1997.05 四川省荣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97.05—1998.01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98.01—2003.01 重庆市荣昌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03.01—2003.03 重庆市璧山县委常委
2003.03—2005.04 重庆市璧山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2005.04—2007.12 重庆市璧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07.12—2007.02 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县委副书记
2007.02— 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政府县长、县委副书记
重庆市第三届人大代表。
4.三国时期吴国武将郑平(207—300),字元先,号自强,今河南郑州人。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加封征虏将军,以千人守峥嵘镇(今衢州市柯城区),遂家于此。好接贤士,谈论古今;操演征战,以身先之。部下千人,一饥则赈,一疾则疗。元兴元年(264)又进封金紫光禄大夫,新昌郡开国公,食邑1500户。少子郑济,晋怀帝时任信安(今衢县)令。现衢州郑氏大多为其后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