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答腊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苏门答腊象(学名:Elephas maximus sumatranus)是亚洲象的一个亚种,分布在苏门答腊岛。

中文学名:

苏门答腊象

拉丁学名:

Elephas maximus sumatran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哺乳纲

亚纲:

兽亚纲

目:

长鼻目

科:

象科

属:

亚洲象属

种:

亚洲象

亚种:

苏门答腊象

分布区域:

苏门答腊岛

目录

物种特征生存状况减少原因保护利用

物种特征

苏门答腊象比锡兰象和印度象小,比婆罗洲侏儒象大,身高2-3米,成年体重2000-4000公斤,雌象体型小于雄象。苏门答腊象有20对肋骨,背部隆起或水平,肤色较亚洲象其他亚种浅。大部分雄象有发达的象牙,雌象则没有或很小。

苏门答腊象会随着季风气候进行季节性迁徙。象群由最年长的雌象做首领。

雌象孕期22个月,刚出生的小象重约100公斤,出生后1个小时学会站立,2个小时开始吃奶。哺乳期很长,甚至会由母亲哺乳到5岁。雄象成年后会离开象群独自生活。

老虎可能对幼象造成威胁,但野生苏门答腊象最大的天敌是人类。

生存状况苏门答腊象母子

苏门答腊象体型较小

顾名思义,它们仅分布于苏门答腊岛,且极度濒临灭绝。

根据2000年的调查,只有2000—2700头苏门答腊象生活在野外。

据报道,1984年苏门答腊楠榜(Lampung)省拥有12个大象种群,但到了2002年只剩下3个。20世纪80年代初,在楠榜省以外的苏门答腊地区共发现了32头大象。

跟据最新调查,在Bukit Barisan Selatan国家公园约有498头大象,而在Way Kambas国家公园估计有180头。

减少原因苏门答腊象65%的死亡事件是由人类造成的,其中30%是因为人们害怕它们袭击和破坏农田而投毒。83%的苏门答腊象栖息地都已经变成种植园,这意味着它们要想生存必须学会适应新的栖息地环境。

保护利用廖内省的大象训练中心

从1931年起,印尼政府开始保护苏门答腊象。

1986年,印度尼西亚政府开始建立大象训练中心的目的是训练大象用于劳作(主要是搬运木材)、旅游和保护区巡逻。现在在6个省级中心,11个独立的地点共驯养有约400头大象。

Tesso Nilo国家公园成立于2004年以保护苏门答腊象的栖息地。它覆盖了廖内省最大森林之一,足够大量的大象生存。

印度尼西亚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频发,由于大象能听到地震发生前的低频次声波,人们正试图利用苏门答腊象来预测地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