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贴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以膏药敷贴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膏药法。常用于外科疮疡肿毒,某些皮肤病和跌打损伤。膏药是按处方将药物置于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加入黄丹再煎后凝结而成的制剂,俗称膏药肉。由于膏药方剂的组成不同而有温、热、寒、凉之别,因而功能主治也不同。如太乙膏性偏于寒凉,功能消肿清火、解毒生肌,适用于阳证,为肿疡、溃疡之通用方;阳和解凝膏性偏温热,功能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适用于阴证未溃者,宜于骨痨(骨结核)伴寒性脓肿者之外敷。本疗法适用于疖肿、疔疮、痈疽、溃疡、肿疡,以及化脓性骨髓炎、骨结核伴寒性肿脓等。使用时,如出现皮肤红肿、丘疹、疮疹、瘙痒,甚至溃烂,须改用其他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