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脑膜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概述皮肤脑膜瘤(cutaneous meningioma)亦称沙样脑膜瘤(psammoma)。原发性皮肤脑膜瘤亦称残留性脑膜膨出(rudimentary meningocele)。该病为发育性缺陷,发生于头部、额部,偶见于外听道,由于在头颅骨外出现脑膜细胞所致。[1]

疾病检查组织病理:有诊断价值。肿瘤主要位于皮下,边界不清,由具有大而圆卵性水疱状核和颗粒性胞浆的细胞索构成,呈漩涡状排列,常见沙瘤体(psammoma bodies)。

免疫组织化:肿瘤细胞上皮膜抗原和波状纤维蛋白阳性,其他抗原表达如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细胞角蛋白亦阳性。[2]

临床诊断原发性皮肤脑膜瘤罕见,呈小而硬的纤维性钙化结节,发生于头部、额部,偶见于外听道。常见于生后1年内。皮肤脑膜瘤可继发于颅内脑膜瘤,由颅骨侵蚀,或经颅骨缺陷而扩展,临床上呈粘连于皮肤的坚实性皮下结节。[3]

治疗方法手术切除为主。[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