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宫海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地理位置浮宫海堤位于九龙江河口段南岸。为南溪出口的汇流处,自浮宫镇九节桥至霞威村。

发展历史“二百两”由来历史上有禾平埭、赵埭、西埭等埭田和埭岸,后来逐渐发展连片。海堤面对大海,风浪大,年年受冲刷,崩塌严重。清代曾贷款200两修崩堤,故有“二百两”堤段之称。修缮历程民国18年(1929年),华侨郭美丞在印尼募款购买“镇东号”旧铁轮船抛在“二百两”当丁坝;但抗潮能力仍然很低,每逢八月大潮,庄稼经常受淹。

新中国成立后,海堤连年培修加固。1959年遭受“八二三”12级台风正面袭击,堤段损坏严重,灾后迅速修复。1962年至1965年,重点堤段列入国家基建项目,扩建水闸,铺砌护坡,抗潮标准大大提高。至1990年,堤长12.38公里,其中砌石护坡7.0公里,堤顶高程5.2米,涵闸8座,丁坝15条,保护浮宫镇9个行政村3.92万人口和2.1万亩耕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