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导弹军事危机
古巴导弹军事危机
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一场核战争,使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
一.前言: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了核战争,使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在人类进入核时代以来,在美苏军备竞赛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中,没有任何一次危机达到如此惊心动魄的程度. 在漫长的冷战岁月中,美国曾四次动过使用核弹的念头。。这四次核战边缘,只有古巴导弹危机最具一触即发之势,美苏双方在核弹按钮旁徘徊。 古巴导弹危机不仅是研究国际关系的人们感兴趣,而且值得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人们去回顾和思考.它作为国际关系史的经典事例,为我们以后解决危机冲突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范式.
二.事件过程:吉隆滩入侵事件后,古美关系继续恶化.美国把古巴看作是苏联在西半球扩张的跳板于基地,变本加厉地推行敌视古巴的政策.美古关系破裂后,特别是1962年5月卡四特斯特罗宣布古巴走社会主义道路后,苏联加紧改善同古巴的关系.苏联从政治,外交和经济上给古巴以支持.1962年7月初,古巴国防部长劳尔.卡斯特罗访问苏联,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美国认为在这次访问中苏古两国在军事方面进行了合作的探询.苏联答应向古巴提供军事援助
.8月31日,美国从侦察机拍照的空中照片上看到了古巴开始安装苏联的防空导弹,也看到了运载地对地导弹驶向古巴的苏联船只.9月4日,白宫发表了一纸声明肯定了报纸所披露的有关苏联对古巴军事援助,包括设置导弹和约3500苏联人在这个岛国进行技术服务的报道.对于美国的评论和报道,苏联矢口否认.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致函肯尼迪,保证在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之前不会干任何有损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的事情.塔斯社也在9月11日发表声明,否认苏联把进攻性武器运到古巴,因为”苏联有从它本土上给予任何酷爱和平的国家以支援的能力”.此时肯尼迪并不认为苏联向古巴提供的武器业已构成对美国的严重威胁,美国政府没有必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但他强调,只要这种威胁出现或古巴成为苏联进攻西半球的基地,美国将会采取断然的措施予以反击..
进入10月后,在美国不断有关于苏联在古巴建立中程导弹基地的报道.肯尼迪政府加强了对古巴的空中侦察与监视.10月14日,美国人通过U-2侦察机掌握了苏联在古巴建筑6个中程导弹基地的证据.16日该材料送到了肯尼迪手中.肯尼迪召开紧急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研究对策.会议从16日上午11点45分开始,持续到20日下午.参加会议的有肯尼迪,副总统约翰逊,国务卿蜡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中央情报局局长麦康.此外,还有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财政部长道格拉斯.狄龙,总统国际事务助理邦迪,美国驻苏大使以及国防部,国务院,白宫资深工作人员也参加了会议.以肯尼迪总统为首组成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全权处理同古巴有关的事项,其关键问题是迫使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 肯尼迪最后作出抉择:进行封锁.美国政府为此进行积极活动,一方面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势态,同时争取外交上的支持.
10月22日晚上6时,腊斯克把封锁的决定通告了苏联驻美大使.6时15分,西方国家驻华盛顿大使得到了来自美国政府有关封锁的通报.7时和7时30分,肯尼迪发表电视讲话.肯尼迪指出,古巴建设的导弹基地可以击中西半球的大多数城市,构成了”对所有美洲国家的和平与安全的明显威胁”.苏联在古巴这种”秘密,迅速和不同寻常的集结”是”出于预谋的挑衅性地,不正当地改变现状的行动”,这对美国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肯尼迪强烈呼吁赫鲁晓夫”停止和取消对世界和平和我们两国稳定关系的这种秘密鲁莽并富有挑衅气味的威胁”,要求苏联放弃世界霸权的计划,结束危险的军备竞赛,从古巴撤走导弹并保持克制.
10月24日,执行任务的舰队在68个空军中队和8个航空母舰护卫下驶入封锁带.美国还集结了战后以来最庞大的登陆部队.战略空军部队进入战备状态,摆出了一副应付突然事变,对古巴采取行动的架势.美国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争取盟国和国际社会的支持.10月23日,美洲国家组织召开会议,美国的封锁政策得到了赞同.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请求安理会举行紧急会议,讨论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对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危险威胁.
苏联面对着肯尼迪的封锁和威吓,态度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开始时态度强硬,把美国的封锁照会当作不可接受的文件退换美国驻苏使馆.10月23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警告美国政府”如果轻率玩火应对和平的命运负严重责任”.苏联政府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强烈抗议美国侵略古巴和别国的行经,坚决谴责这些行动并阻止美国政府发动热核战争.’苏联政府指示它驻联合国代表提出召开安理会讨论美国”违背联合国宪章和威胁和平”的问题.同时,苏联加速在古巴的导弹基地建设.在美国强大攻势的压力下,苏联开始后退.但又提出一些条件进行讨价还价.24日美国被告知,苏联12艘驶往古巴的船只停止了前进.26日,有几艘经过美国海军检查的苏联船只和它所借用的船通过了封锁线.同一天,苏联方面发出信息,如果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苏联可以将导弹撤出.美国国务院对此赶兴趣.27日赫鲁晓夫在给肯尼迪的信件中,重申苏联向古巴提供武器”只是加强防御能力,因为古巴不拥有任何武器”.赫鲁晓夫说美国在苏联的周边国家部署导弹着实使自己感到不安.赫鲁晓夫建议”我们同意从古巴撤出您认为是进攻性的手段.同意实现这点并在联合国宣布这个保证.美国代表需要声明:美国方面考虑到苏联的安全和焦虑,将从土耳其撤出自己的这种手段”;苏联保证在安理会范围内声明尊重土耳其领土和主权的不可侵犯性.他强调美国也应该发表类似的声明.肯尼迪于27日就赫鲁晓夫给他的私人信件作出了回答,提出如果苏联在联合国观察和监督下把部署在古巴的武器系统撤出,并保证不再把它们运入古巴,美国同意:”马上取消现在实施的隔离措施”;”提供不进攻古巴的保证”.罗伯特肯尼迪会见苏联带市,要求苏联在48小时内从古巴撤走导弹,表示”美国不能在威胁的压力下作出撤走在土耳其的导弹的决定”,给自己在外交上和西方盟国内部造成不利影响.他告诉这位大使”肯尼迪总统早就急切地想把这些导弹撤出土耳其”.10月28日,赫鲁晓夫在广播讲话中公开答复肯尼迪,苏联政府下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在这封公开信中,赫鲁晓夫重申”苏联政府曾为古巴政府提供经济援助以及武器.因为古巴及其人民曾经常受到入侵古巴的不断威胁”.赫鲁晓夫对美国飞机入侵苏联和古巴领空进行了谴责,但表示愿意同意同肯尼迪交换意见共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肯尼迪政府认为在古巴导弹问题的主要目标即迫使苏联撤走导弹,消除对美国的军事威胁已经达到.苏美双方都采取措施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古巴导弹危机成为了历史.
三.对事件的分析:1.对苏联向古巴部署导弹动机的分析:(地缘政治论,心理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A。对古巴的战略地位的分析:早在19世纪前期,美国人就高举起门罗主义大旗,高喊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经营着美国人的美洲。美国视美洲为其禁地,不容他人染指,西班牙势力被赶走,一百多年来从未有任何国家胆敢在美洲捋山姆大叔的虎须,赫鲁晓夫是第一个。古巴与美国隔海相望近在咫尺。拉美是美国的后院,古巴是美国后院的一根芒刺。苏联将古巴作为伸向西方深处的桥头堡。在苏美冷战的大背景下,位于加勒比海美国传统势力范围内,苏联在小小的岛国古巴部署导弹将使美国感到如芒在背.苏联政府认识到古巴的战略地位对美国重要性,认识到这个问题对美国来说多么痛苦。
B.赫鲁晓夫向古巴部署导弹动机的分析:
第一、保护古巴,以防美国入侵;苏联人认为:尼迪上台后,吉隆滩登陆失败,使它在外交上输了一个回合,美国没有充分理由反对卡斯特罗采取一切可能的预防措施,来对付另一次入侵。其中就包括接受收苏联的核武器援助在内。苏联把导弹运进古巴,是为了保卫古巴,之所以苏联要大力扶持古巴,不听任古巴挎掉,就在于它意识的苏联在西半球有一个卫星国是极为有价值的,这对苏联推行对外扩张政策,是非常有力的。苏联从来未在海外(包括东欧共产党集团)部署核弹,美国则在苏联周边到处设有核弹基地或派核潜艇巡弋;苏联希望改变战略布局,在美国后院配置核弹,以求得武力均衡,并弥补苏联在核弹数量上与美国的巨大差距;这样可以巩固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地位,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来控制古巴,从而把古巴作为同美国进行政治交易的筹码,以增强苏联的威慑能力。对于赫鲁晓夫来说,如果失去古巴,那将是对马列主义的可怕的打击,将会严重削弱苏联在全世界,尤其是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如果古巴失去,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就会屏弃我们。苏联必须对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干涉进行明显而又有效的威慑。导弹显然是合乎逻辑的答案。苏联方面认为如果这些武器的确能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改变战略平衡,那么他们值得去冒险,无论他们可能与古巴避开美国的海军陆战队的关系多么密切。它使赫鲁晓夫确信他应该冒全苏联安全的险去挽救在哈瓦那的年轻的革命者,甚至是所有地方的革命者。
第二,对抗美国的包围,鉴于美国当时已经没有轰炸机(远程)和导弹包围了苏联,美国在土耳其,意大利和西德的导弹都对准了苏联。苏联重要的工业中心,就是处于核弹,战略轰炸机的直接威胁之下。到1962年,莫斯科的经济、意识形态、文化和道德模式已经大大地失去了其吸引力。仅留下军事力量作为影响世界的有效方式。因此,应该秘密的把导弹运到古巴,而且要在美国发现之前把它安装好,可供发射。赫鲁晓夫认为,在古巴安装我们的导弹可以阻止美国冒然对古巴采取军事行动。除了保卫古巴以外,苏联的导弹还会使西方人所说的“力量均势取得平衡”美国人已经用军事基地包围了我们的国家,利用核武器威胁我们。现在他们会尝到敌人的导弹瞄准自己是什么滋味。我们只不过是想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过身。
第三,作为重要的一个动因就是为了在全球恢复美苏平衡,在军备竞赛当中,肯尼迪政府在五十年代扩充其核武库,使美国在美苏核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导弹危机时,美苏在战略武器方面的比例是17:1,美国大约领先苏联10年。美国核武库的新成员和美国制定的打击军事力量战略又给苏联的核力量带来了巨大的威慑。此外,美国具有新式的情报收集技术,也确定了苏联核基地的准确位置,使苏联更进一步处于被动地位。赫鲁晓夫心里知道苏联存在战略劣势.赫鲁晓夫也许还意识到要让苏联在核竞赛中赶上美国尚需很长时间,并且要耗空苏联的财力。因此,在赫鲁晓夫看来,向古巴布置导弹显然是苏联恢复美苏军事平衡的一个便捷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军事角度来说,在古巴安置大约六十枚导弹,有的射程一千英里,少数射程一千五百到两千英里。苏联把导弹运进古巴,是为了显示导弹实力,苏联急于弥补美苏在导弹方面存在的差距,因为发展洲际导弹和从潜艇上发射的导弹费用太高。古巴+中程地对地导弹=洲际弹道导弹,由于苏联缺乏将核导弹投放到美国本土的能力,所以在古巴设置基地布置他们现有的中近程弹道导弹,那么他们就能够迅速而相当廉价的大大增加以美国为目标的导弹总数。这些导弹能够越过大多数美国的导弹警报系统,在发射和到达目标这段时间里,实际上使对方不能发出作战警报,美国核轰炸机在跑道上,所保持的十五分钟地面待命就显得时间太长了而且可以避开美国的预警系统,从而使苏联打击美国的能力增加一倍.
第四.苏联在古巴的导弹实际上对双方的战略军事并不能造成多大的改变,但战略军事在外表上是会发生重大变化的,这种表面的变化,对于国民意志和世界领导地位都会起作用,不管怎么说,他至少也是一个政治和宣传上的胜利。
C.苏联对可能发生的冲突的分析:
赫鲁晓夫或许也知道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军事冲突,但是思前想后觉得这场大赌博还是值得一试的。赫鲁晓夫的打算是,在古巴秘密部署核导弹,并且力争在美国发现之前做完这项工作。这样即使美国发现并采取措施摧毁它们也不怕,因为只要有1/10导弹留下来,就能给美国以致命打击。它们是对准着一批特定的美国城市的。如果发射出来,几分钟之内800万美国人就会丧命。赫鲁晓夫可能断定,美国人太胆小,肯尼迪是个软弱的总统,不敢冒核战争的风险,美国人一旦实际面对着这些导弹除了抗议之外,不会做什么别的。这样,美国人就会在全世界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和优柔寡断,从而使盟国不相信美国的话,而谋求与苏联人的和解,特别是听任共产党在拉丁美洲的影响,来达到讹诈的目的。苏联认为“在局限于古巴的冲突中使用低消耗的短程核武器将不会激怒针对苏联的大规模核报复”。 这并不是说只要有侵略,就会使用核武器。也许苏军将进入山区去打游击战,象卡斯特罗曾经打过的一样,留下核武器和导弹在他们后面。也许美国人将不许发动进攻,这样因此让苏联人有一个体面地撤退。也许赫鲁晓夫将容忍卡斯特罗被推翻和红军被羞辱。将核导弹安在美国佬的鼻子底下,赫鲁晓夫似乎出了一口恶气。到底在美国门口埋了一颗地雷,将世界的视角从东半球转到了西半球。可是,他没有料到,一场轩然大波由此引起,战争危机同样也威胁到苏联。赫鲁晓夫也为自己出了一道难题。
2.对美国作出的反应的分析(心理分析法,法律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A.美国政府作出的反应:
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在讨论如何迫使苏联撤走导弹时,先后提出了6种方式以供选择.邦迪和腊斯克主张通过外交途径,或通过葛罗米柯或直接会见赫鲁晓夫,或向联合国提出.肯尼迪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谈判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况且苏联在古巴的导弹工程进展迅速.美国必须立即作出反应,时间紧迫不允许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泰勒,狄龙等主张对苏联在古巴的导弹实施外科手术,进行空袭加以摧毁.这种方案遭到不少人的反对,认为这是冒险的,不可靠的.人们担心在空袭中不可能全部摧毁在古巴的导弹,残留下来的苏联导弹可能对美国进行报复,它必将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美国实施空袭必将要伤害苏联在古巴的技术人员.苏联可能会作出强烈反应,导致毁灭人类的核战争.进行空袭以摧毁苏联在古巴的导弹的方案遭到了否决.麦克纳马拉提出进行封锁,不让苏联继续向古巴运送进攻性武器,在对峙中迫使苏联撤出已在古巴部署的导弹.委员会认为这是一个可进可退,留有回旋余地的方案.封锁成功迫使苏联撤出,避免直接冲突;封锁不果则可考虑采取进一步措施.肯尼迪最后支持了进行封锁的方案.
B.对封锁方案的分析:
封锁的目的在于防止继续把进攻型武器,运进古巴,并且渴望强迫撤走这些已经设置在那里的导弹。封锁是介于无所作为和战争的中间道路,这条道路利用了美国在当地常规力量方面的优势。同时的战略上,处于既可战又可和的有利地位。封锁是比空袭更为有限更为低调的军事行动,他给赫鲁晓夫提供了一种选择,只要苏联的船只避开,就可以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况且,在离美国不远的加勒比海上交锋,即使不可避免,也是对美国最有力的军事对抗,当然,封锁也有弊病,以空袭相比,封锁的最大缺点是实践问题,因为他不能给赫鲁晓夫和全世界一个即成事实,他的影响无法预料,持续多长时间无法肯定,同时他还给苏联在古巴导弹投入使用以足够的时间。在美国方面看来,封锁是有吸引力的,它的好处是使美国可以更有节奏的升级,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逐步升级或者迅速升级。它可以作为向赫鲁晓夫发出的一种明白无误的而不是,突然的或者屈辱性的警告。让它们了解美国人期待它采取什么行动。由于封锁是相对慎重的,可以避免伤亡,可以避免进攻古巴领土,所以它比空袭更容易为其他国家所接受,使美洲国家和盟国支持美国初步采取的立场。
C.对美国反应的国际法角度分析:
个人认为美国在事件决策中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尊重别国主权的原则;不用不法行为对抗不法行为的原则.
还在一定程度上遵守了>关于对一些军事手段方法加以限制的限制原则;以及采取的手段应与预期的,具体的和直接的军事利益成比例,禁止过分的攻击和造成过分伤害的军事手段的比例原则.而只采取了相对理智的封锁手段.
D.对肯尼迪的个性魅力的分析:
肯尼迪很可能是他的政府中最懦弱的一员——他根本不是鹰——但是他明白坚持这种立场才是更勇敢的。很多时候,寻求和平比发动战争更需要勇气。肯尼迪对危机的处理一直是果断的、是不妥协的.勇气是不偏不倚的。虽然很多人认为,那根本不是勇气,而是一种危险的固执。肯尼迪认识到,无论苏联战略能力陡增两倍或三倍所带来的军事影响是什么,政治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赫鲁晓夫是想通过这一努力去重新调整由华盛顿有关没有导弹差距的承认所确立的战略平衡,肯尼迪勇敢的鹰派作风和冷静灵活的反应阻挠了这一计谋的实现,为美国人赢得了胜利,还羞辱了俄国人.
E.对如果形势失控的假设:
如果 尝试失败了,美国军队在古巴已经登陆了,而且赫鲁晓夫象肯尼迪预计他去做的那样攻击土耳其导弹,那么情况又将会怎样?会发生核战争吗?这儿证据太少,不能作结论,但是总统的确发表了一些明确的命令:没有他的许可不许发射丘比特导弹。即使在如下情况下也不能发射:“作为对我们可能正在别的地方采取行动的回应,苏联对在土耳其的部队发动核战争或无核战争。”
如果美国军队在古巴登陆,他们将遭遇到比智囊团预计的四倍还要多的配备有核武器的苏联军队。俄国人很可能会不顾一切地战斗,因为正如朱可夫所说,军队士气高昂,而且“我们无法离开古巴,我们无路可退。”在某种程度上,赫鲁晓夫预测到了这些危险。他预先命令指挥在古巴的苏联军队,没有莫斯科明确的许可,不准使用任何核武器.只有在战争已经开始而他又不能到莫斯科获取许可的情况下才可使用战术核武器。没有莫斯科明确的许可,不准使用任何核武器。由于没有许可的行动联系和其他相关的保护措施因此当警戒水平上升时,他加强了对下级的控制,而有一些肯尼迪却没有做。赫鲁晓夫决不给其他任何人发射 和 导弹的权力;甚至连战略和战术核弹头都没有装到火箭上去。苏联防空部队同样也被明确命令不得向美国的侦察飞机开火,尽管它们正在搜集有关导弹部署的详细资料。
3.事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心理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回顾性的计算危险几乎与试着预测危险一样困难:在任何复杂的系统里,可能变糟的事如此之多以致很难知道可能是什么,或可能有什么。
A.对国际局势的直接影响:
古巴导弹危机促使克里姆林宫下决心大力发展核武器,改变劣势,洗刷当年"懦夫的耻辱".果真到60年代末苏联就赶上了美国,使苏联在全球争夺中逐步转为攻势.
在导弹危机的余烟中,军备竞赛得到了加强,但它在一套日益完善的制度下被处理,竞争在一些正式的协议里被法制化,如1963年的《禁止有限核试验条约》、1968年的《不扩散条约》和1972年的《战略武器限制条约》,还有同样重要的非正式的关于双方都容忍卫星侦察的谅解备忘录。到70年代晚期,冷战变得更加激烈更加持久了,达到了超级大国水平,影响着整个“和平的”国际体系。
B.谁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占了上风:
肯尼迪肯定认为是美国,因而他警告他的下属们和当时仍接受这种指示的记者们不要过分公开的吹嘘而使赫鲁晓夫感到羞辱。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以致总统忍不住告诉国会领袖们:“我们解决了人类最大的危机之一。”赫鲁晓夫也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进步。”"苏联人就象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
赫鲁晓夫则认为:“我们从肯尼迪那儿得到了无论是美国还是它的盟国都不准入侵古巴的保证,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伟大的胜利。” “美国侵略者的目的是摧毁古巴,我们的目的是保存古巴。直到今天,古巴一直存在着。由此看,谁才是胜利者呢?我们仅仅花费了运送导弹去古巴和运回它们的往返旅程费用。”
那一处理是一种美苏之间的妥协,对任何一方都不是一个鲜明的胜利;而对于第三者古巴而言,它得到了比以前认为将带给它的更多的东西。古巴也兵不血刃的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当赫鲁晓夫在次年被罢免,卡斯特罗仍在哈瓦那掌握领导权;当赫鲁晓夫这位前任苏联领导人口授他的回忆录时,卡斯特罗仍如此;直到今天,卡斯特罗也还是如此。导弹危机的解决为卡斯特罗执掌政权提供了极其有效的生命保障,他的生命期望值比任何人估计的都要高。
C.古巴的无奈:
在整个古巴导弹危机中古巴对美国的立场要比苏联人强硬得多.菲德尔卡斯曾这样表示;"我准备使用核武器吗?是的,我将同意使用它。因为不管怎样,我们认为核战争是当然的,我们都将消失。在国家被占领或完全被占领之前,我们准备为捍卫我们的祖国斗争到底?"古巴人坚决不同意撤出导弹,但在古巴人的强烈反对下赫鲁晓夫这样做了,古巴人感觉他们被忽视、被背叛了。卡斯特罗对米高扬说,当这些导弹部署在那里时,“我们没有逮扑任何人,因为人们的联合非常牢固。”但是现在古巴人“被一种失望、混乱和痛苦的感觉吞噬了。”格瓦拉对此更加气愤,他说:“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但赫鲁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米高扬厉声回答到:“我们看见你们准备漂亮地死去,但我们相信这不值得漂亮地死。”
四.结论及现实意义(综合分析法,归纳法,定量分析法,博弈论,系统论,控制论,冲突论):
作为国际关系史经典的案例,古巴导弹危机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和解决国际冲突的新途径呢?
A.古巴导弹危机留给我们的启示
1.正如现实主义者认为的,国际关系形势由大国所主导,小国只不过是大国间角逐中的棋子.古巴导弹危机被解决时, 俄国人事先没有征求过卡斯特罗的意见。卡斯特罗因而宣称他被出卖了,并表示对这个协议将不予理睬。然而他虽能拖延时日,却不能制止危机的结束。导弹尽管设在古巴的土地上,却是掌握在俄国人手里,而且也没有一个古巴人懂得如何发射导弹。
2.在国际关系中谎言有助于事件隐秘性的达成.而欺骗将导致国际社会的不信任.
这个秘密行动的最大的不利就是它要求说谎。赫鲁晓夫欺骗了肯尼迪关于在古巴有进攻性武器的存在,葛罗米柯曾于10月18日当面向肯尼迪总统说谎,那时总统已经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了。 “在那一行动中,它肯定使肯尼迪产生了一种个人背叛的气愤,它也阻塞了在互信基础上建立超级大国关系的道路。”还有,信任却是赫鲁晓夫所希望的。象一份最近发表的关于这次危机的一篇评论所说的:“他相信美苏关系将在肯尼迪被告知了有关导弹的事后取得进展。” 但是对赫鲁晓夫来说,欺骗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他曾经就弹道导弹的能力无耻地说了好几年谎话。
3.美苏两国在事件中都充分考虑到国际舆论的反应.两国都有效的开展了舆论战,以求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但独裁国家和民主国家在制造和控制国内舆论的能力是不同的,独裁国家要普遍强于民主国家.无论赫鲁晓夫多么憎恨在土耳其的美国导弹,他都不必担心他们的国内意向。他能在最大程度上控制苏联国内的舆论。他曾长期打击克里姆林宫内的潜在对手,没有人用土耳其的导弹作为借口去攻击他们的领袖。肯尼迪不欣赏这样的优点。试图去欺骗民主总是危险的。某种程度上,独裁者总能控制他们自己的尴尬程度:如果国家要求做到似乎什么也没发生,他们通常就能设法做到。而民主国家的领导人不能,但是他们可以说虽然自己被欺骗,但并没有什么因此而改变。虽然他们的政治对手将迅速证实结果不是这样。俄国人对民主的无知又一次糟糕地帮助了他们。
4.根据贝塔朗非的"系统论",假设把由各个国家组成的世界视为一个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系统.则其中一个参项的变化,会引起其它参项发生变化.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所引发的危机印证了这一点.
另外国际关系结构取何种模式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差异和力量的对比关系决定的.综合国力中的领土,资源,经济规模,军事实力和科技水平等"硬实力"决定了国家实力的大小;而民族属性,历史观念,地缘政治,国家战略等"软实力"则决定力量的发挥和使用方向.苏联试图改变地缘政治,国家战略等因素使有效的国家实力达到更充分的发挥,以求达到制衡美国的战略优势的目的.
5.在不安全的状态中,一过在制订政策是不能只强调自身利益,因为要求得生存就得与别国在政策上偕同.这正是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前忽视和古巴导弹危机中学到的.
6.亨廷顿在"文明冲突论"中指出国家利益源于国家的认同.当面临共同的敌人时,美国政府和人民间,各党派和各权力集团之间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和认同.与此类似的还有英阿马岛海战期间的英国和珍珠港事件期间的美国.
B.古巴导弹危机所解决的国际冲突途径和范试:
1.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古巴导弹危机的两个主要当事国领导人在危机中采取的理智和克制态度值得国际社会各国借鉴.
他们每一方都要求保持自制,避免感情用事。国际政治学大师摩根索说过,审慎是最大的美德。40年前肯尼迪对古巴导弹危机的处理彰显了他的“审慎”,这也许应该为情绪化的、意识形态驱动的布什先生提供一个有益的观照。在高度警戒的条件下管理核武器的经历表明这些核武器是多么容易失去控制。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后来说,所有三个国家在危机前后所做出的决定,都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被导入歧途。尽管错上加错,但这一切错误都在核战争的难以挽回的灾难后果面前不得不停了下来。从这种意义上说,不是肯尼迪,也不是赫鲁晓夫,而是核战争本身遏止了核战争的爆发。
2.古巴导弹危机历史时刻,出示证据避免大战.获得重要的证据会使当事国在危机中获得主动.肯尼迪为什么对以前那些声明反应如此慢,在他们的欺骗被揭露之前等待了几个月,而对在古巴导弹的作出反应如此之快呢?一个明显的理由是古巴的导弹是真的,而不是哗众取宠。
3.冲突中利用定量分析法使当事国占有了充分的感性材料,以求在第一时间对事件作出反应.古巴港口比过去明显繁忙,使美国起了疑心并派出U-2侦察机才发现了在古巴的导弹.与之相对的是当事国对自己的调兵等行动也采取了掩盖措施.10月8日,一支F-4H战斗机中队进驻位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南端佛罗里达群岛的京维斯克岛以加强美国在那里的军事力量.对外美国则宣称,这是每年在这一地区例行军事演习的一部分。
4.肯尼迪政府应用控制论使用危机决策模式.为各国提供了新型的解决危机的有效模式.
模式的流程如下:接受一定的变量与信号--->作出反应--->信息反馈--->修正目标.
面对具有严重性,时效性和突然性的事件.决策者可根据新情况,对原先作出的常规决策及时修正或补充,能较为充分的考虑到国际关系中不确定的因素,扩大了选择和可控制的范围,为外交决策提供了较大的摆动幅度.
5.古巴导弹危机被称为"谁是懦夫"零和博弈的经典安例.由于当时美国拥有核优势,处于攻势,肯尼迪总统采取强硬立场,命令对古巴实行封锁,对苏联进行核讹诈,迫使赫鲁晓夫作出让步,从古巴撤回苏联的导弹,危机才随之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