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北港北岸防洪堤
闽江北港北岸防洪堤西起洪山镇西河口,东止鼓山镇下岐。1949年12月3日,由省农业厅水利处勘测。1952年8月工程动工。福州市人民政府成立防洪堤工程指挥部,市长许亚任指挥。1953年12月,工程完成,建有土堤3645米,石堤1990米,水闸7座(彬德、三保、万寿、打铁巷、潘墩、八间排等),涵洞3座(新道、苍霞、远洋等),另培修旧堤426米。共完成土方37.52万立方米,石方0.7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0.75万立方米,用水泥686吨,钢材40吨,木材650立方米,耗资人民币110万元。
该工程保护闽江北岸人口47万人,其中郊区17万人;保护耕地8.4万亩。防洪堤建造标准是按1948年6月18日的特大洪水设计的,为二十四年一遇,洪峰流量(竹岐站)为每秒2.54万立方米。但1953年、1961年,发生较大洪水,原堤坝设计标准偏低,又因堤身单薄,堤基漏水,遂于1963年底按竹岐站百年一遇、洪峰流量每秒2.99万立方米设计,加高堤身,并在部分堤段迎水坡加设防渗钢筋混凝土面板,增设阻滑墙。1970年,鳌峰洲堤段取直沿江岸而过,缩短1.45公里;另在堤坝沿线增设江四双孔水闸,木材厂单孔水闸、光明港三孔水闸、魁岐九孔水闸和光明港东风排涝站、魁岐排涝站。1973~1975年,又在万寿桥以下至鳌峰洲一段按洪峰流量每秒3.23万立方米的标准加固加高;分别在石堤堤段埋设预制砼防渗板桩、砌石阻滑墙;在鳌峰洲土堤加砌护岸和防浪墙。1980年,魁岐9孔水闸出现变形及冲刷坑,遂在其附近增建1座5孔水闸,水闸净宽30米。1983年,按百年一遇洪水水面线(省水电厅水利规划队推算的),对9孔水闸进行一次技术处理,同时在洪山至帮洲段土堤的迎水面加设防浪墙。1988~1990年,按百年一遇标准对原为二十四年一遇标准的12.9公里的堤防涵闸进行加高加固。闽江北港北岸防洪堤修筑后的40多年中,共挡住大小洪水数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