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头炮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亭头炮台又称北岸炮台,位于亭江镇亭头村,与长乐象屿(闽江南岸)炮台相对峙,处于闽江的咽喉地带,地势险要。亭头炮台是闽江下游诸炮台遗迹中保留最为完整的一座,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鸦片战争后经林则徐重修,光绪六年(1880年)再次修缮,中法马江海战受法军破坏,光绪十二年(1886年)复修,抗日战争时又遭日军破坏。迄今,尚存的炮台群占地3000多平方米,分为山巅的主炮台,山边的前沿炮台,岸畔的众炮台,山后的弹药库。山巅的主炮台为半圆形露天炮阵地,三合土结构,深1.85米,胸墙厚3.3米,内直径18.3米。岸炮台呈堡垒状,正面宽47.8米,高4米,进深12.1米,并列5个炮位,亦是三合土结构。在炮台与炮台、炮台与弹药库之间,有相互沟通的隧道,隧道中还有士兵休息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