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中国汉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最中国汉字,是“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的简称。2010年10月的《中华遗产》杂志发布了该社组织的“100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评选结果。100个“最中国”的汉字中,既有代表着社会文明发展的耕、禾、农、家、田、丝、工,也有包容着中国哲学、宗教、社会文化思想的儒、道、佛、悟、戒,体现国家情怀的中、东、北、土、社、九、鼎、国。

目录

“和”字最受推崇《中华遗产》介绍最中国汉字推荐专家团

“和”字最受推崇50余名中国历史、语言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先行海选出374个汉字,再进行终审。主办方同时还在中国国家地理网、汉字网等网站上广泛征求网友意见。“和”字赢得了网上投票的最高票数,也获得了台湾“中央

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李贞德等专家的大力推荐。

一个由多位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组成的委员会提出了374个汉字作为初始选择,而从中选出的“最中国”的中国字被认为是“和”,一个意义比较抽象,通常被翻译为“和平”或“团结”的字。

对那些中国观察家来说,这一选择并不让人意外。“和”是“和谐社会”和“和平崛起”的第一个字,是中国解释其内政外关政策的术语。张艺谋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也浓厚重彩地表现了“和谐”和“和平”。而比起当代的标语口号,“和”字在中国人精神中拥有更深刻的根源。它是中国哲学家,包括中国人的偶像孔子,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最推崇的理念。它还意味着“公平”“平衡”“温暖”等多个中国人长久以来所怀的理想。

其它被选出的“最中国”的中国字还包括“龙”“玉”“礼”等。而诸如“贪”(腐败,贪婪)这样的字的上榜,即使不能说不合适,也称得上出人意料。

一些入选该名单的字还能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虽然“工”(劳力或工业)可使人联想到中国创记录的现代化进程,而“田”“犁”“农”“家”“谷”等字则更能将中国经济发展与这一国家的农耕传统联系起来。

换句话说,游客们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看到的、由中国政府和商业电影们大力展现的摩天大楼和豪华跑车们仍未能取代中国泥筑小院和牛拉木犁,至少在中国人的心理上是这样。

随着上千万的移民们从中国的田间流向城市,中国国民精神将走向何方呢?是对温暖和平衡的田野式盼望,还是对个人财富或个体自由的世界性渴求? 这份列表给出了一点答案。[1]

《中华遗产》介绍《中华遗产》由中华书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和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办。该刊主编黄秀芳原本预估评选结果会是见仁见智、千人千字,但最终却是令人意外的“英雄所见略同”。“尤其是票数比较集中的汉

字,若将它们排列起来,几乎就是儒家文化的关键词:天、和、礼、道、德、仁、义、忠、信。”

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重要的系列活动之一,“雅尚·汉字:翰墨千秋书法展”暨“问道·汉字:两岸书法艺术论坛”于2010年9月18日在中国书法院展览馆开幕。本次活动充分展现大陆当代书法的创作风貌,对延续汉字书写的文脉,增进两岸人民的情感,促进两岸人民的文化认同,推动两岸学术、文化和艺术上的繁荣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中国汉字推荐专家团“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评选活动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各位专家对中国汉字进行海选,提出了共计374个汉字,并写明推荐理由。之后邀请相关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进行终审,从而将得票最多的100个汉字呈现给读者。

评选核心标准:汉字所具有的中国文化内涵及其代表性

评审专家团名单按首字拼音顺序排列(下同)

董 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傅永和国家督学,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

林小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刘志基华东师范大学文字学教授

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学家

赵平安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推荐专家团名单

曹先擢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

董 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方一新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教授

傅永和国家督学,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

高小方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史教授

郜向平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谷衍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何少初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洪 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黄锡全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

姜鹏飞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部研究中心副主任

孔德铭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李 娟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部研究中心成员

李玲璞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李 明青岛政协文史专家

李贞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李志超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

林小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刘义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刘永利北京市委讲师团汉字讲师

刘志基华东师范大学文字学教授

刘宗汉中华书局编审

吕国明福寿书法家

潘守永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彭裕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任国京书法家、汉字文化学者

宋文京青岛画院理论研究室主任

苏培成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

孙玉溱内蒙古大学原校长

孙尊章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王学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 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王一方北京大学教授,医学哲学学者

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学家

王元鹿华东师范大学文字学教授

夏学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向光忠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

篠原典生(日)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外籍教师

徐旺生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

叶舒宪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游修龄农史学家

于 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俞祺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曾雄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张学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

赵志峰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博士后

Xavier Garnier(法) 法语联盟法语学校校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