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宅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刘氏宅院位于福州市光禄坊中段北侧,建于清代。自东而西并列四座大院,其范围东至道南祠(今鼓楼区第三中心小学),西至早题巷,南临光禄坊街,北至大光里,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为福州市区最大的一姓住宅。东侧两座原是清初著名画家许友故居“米友堂”;西侧两座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林佶故居。此后数易其主。

清道光间为“一胎同榜两进士”刘齐衢、刘齐衔兄弟改建。传至其子孙刘步溪(曾任福建盐运使)、刘承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洪业(省政协常委),继续修葺。四座大院皆坐北朝南,四面风火墙,硬山屋顶,临街六扇门,入第二重石框门,三面环廊,廊下有庭院,上庭院为面阔5间厅堂,中为厅,旁为房,从后厅堂、后天井而至二进、三进。四座大院隔墙相邻,小门相通。共有12间大厅、48间厢房、6间花厅(客厅)、3口鱼池、3座假山、6处亭台楼阁。

此外,还有藏书阁、观音阁、佛堂等。大院建筑材料均特殊加工,围墙高达1.5~2丈,每块墙砖长1.3尺,宽0.7尺,灰白色,坚实耐火;铺地石板平坦光滑,长3米以上、宽0.60米以上的达300多条。抱围大柱,长3.3米左右的100多根。40余间大小厢房的门扇、窗扇、壁扇、窗槛、花格全用楠木构成。院内家具如横案桌、公坐椅、大小方桌等皆用红木精制。

民国24年,郁达夫曾在此居住。四大院的古建筑艺术精华集中在西端第一座。惜于1958年用作福州中药厂被改建,1986年第二进、第三进又被拆建为新村,名师巧匠的精工佳作都被拆毁。此外多数的厅堂、花厅、天井也被截堵加层,已非当年旧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