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坪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地理位置毛家坪遗址位于甘肃省甘谷县磐安镇毛家坪村渭河南岸第二台地。遗址西起南河,东至傍拴沟,北至二台地边沿,南靠丘陵,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1—2米。属新时器时代马家窟文化、半山文化类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发现毛家坪遗址已发掘灰坑37个、房基4处、土墓32座、鬲棺葬12组。从采集和发掘出的连裆鬲、分裆鬲及彩陶器和盆、钵、罐等大量遗物看出,其文化遗存主要有三种:即以彩陶为特征的石岭下类型遗存,以绳纹灰陶为代表的秦文化“A组遗存”,以夹砂红褐陶为突出特征的与秦文化并存而又不属同一系统的“B组遗存”。发现的一件彩陶双耳环底钵为夹细砂橙黄色陶,高14厘米,口径19.6厘米。毛家坪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西周、秦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实物资料。毛家坪A组秦文化遗存共发现了各类器物1200多件(片),其中陶器1100多件(片)、玉石器86件、铜器9件(片)、铁镰1把、骨器18件。石器以石圭居多,共51件。墓葬形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向西北。墓葬中,分布于房基居址的有10座,分别代表西周前期、后期、春秋、战国四个时期。毛家坪秦墓反映的秦文化早自西周前期,下至战国初期,前后延续七、八百年之久。 毛家坪秦墓遗存在陶器组合、形态上与周文化类似,而陶器质色、纹饰又有差异,至于屈肢葬与西首墓更是周墓中所没有的。这种文化形态,正是秦人在古冀学习、吸收周文化与西戎文化,而形成的不同于前二者文化的生动展现。陶器组合以鬲、盆、豆、罐为主,另外还有甑等,“反映了饮食生活的内容,当以农作物粮食为其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墓中发现的铜器和铁器,说明秦人在入居古冀不久就有了金属加工业。铁镰的发现,是秦人较早掌握铁器铸造技术的标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