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25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信息

[1]

品种名称:中棉所25

作物类别:棉花品种

品种特性:中早熟棉

省级审定:(豫)审证字第95518号

育种者:张裕繁、刘全义、严根土[2]

品种简介中棉所25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中4091×(SP37×444)杂交育成的中早熟、抗旱、适合麦棉小垄套种的棉花品种。1995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黄淮海棉区无病地和病地作麦(油)棉两熟夏套种植,也适于新疆内陆棉区和特早熟棉区各类棉田作一熟春棉种植。[2]

特征特性中棉所25生育期129天,平均霜前花率87.8%。植株筒形,稍紧,茎粗壮,主根发达,抗旱性好,水肥地株高80—95厘米,旱地株高65—75厘米。子叶大、肥厚,色深绿,叶片中等大小,茸毛少。铃卵圆形,单株果枝12.5个,成铃17.5个。铃重5.2克,铃壳薄,吐絮畅,子指10.5克,水肥地衣分40%—42%,旱地衣分43%—45%。枯萎病病情指数0,黄萎病病情指数25.3,属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并耐红叶茎枯病和叶斑病。

纤维品质:1992—1994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结果,2.5%跨长30.8毫米,整齐度48.5%,比强度每特克斯22.5克,麦克隆值4.3,反射率75.4%,黄度7.9,环纺纱强134,气纺指标1955分,各项指标符合当前纺织工业的要求,品质优良。[2]

产量表现1992—1994年河南省麦棉套种区域试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61.2千克,比对照中棉所17增产4.9%,居参试品种之首。1993—1994年河南省春套棉生产试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70千克,比对照中棉所17增产10.0%,达显著水平。[2]

栽培要点麦棉套种最佳方式为小3—1式。前茬小麦选矮秆、晚播、早熟品种,预留棉行40—60厘米,可在4月底、5月初直播或4月底营养钵育苗,麦后移栽。一般每亩密度4000—4500株,自然降水旱地每亩4500—5500株。水肥地重施基肥、辅施追肥,一次浇足花铃水,旱地将基肥一次施足。[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