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芡

qiàn

睡莲科,大型水生植物。叶花漂浮水面;叶有沉水和浮水两种,浮水叶大型,径可达1.3米,叶面具刺;花紫红色,花后结浆果,具黑色种子。种子含淀粉,食用或酿酒。药用为滋补强壮剂。

一年水生草,茎叶都有刺。果实叫芡实,外皮有刺。种子的仁可以吃。

由于长相如同鸡的脑袋,民间故称之为“鸡头”

果实呈圆球形,尖端突起,状如鸡头,有健脾益气,固肾涩精等作用。

鸡头米为苏州葑门南塘特产,每年中秋前后上市,在苏州有“南塘鸡头大塘藕”的美誉。清沈朝初《忆江南》云:“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芡实(Euryale ferox),又名鸡头米,睡莲科芡属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植物。根须状,白色。根状茎短缩,叶从短缩茎上抽出,初生叶箭形,过渡叶盾形,定形叶圆形,叶面绿色,皱缩,光亮,背面紫红色,网状叶脉隆起,形似蜂巢。花单生。浆果球形,每果含种子160~200粒,豌豆状,种仁黄色,称为"芡米"。花果期7~9月。性喜温暖水湿,不耐霜寒。

芡实广布于东南亚。我国南北各省区湖塘沼泽中均有野生江浙一带有栽培。分类一般以产地而言,有南芡、北芡之分。南芡,又称苏芡,产于江苏太湖地区。成龄植株除叶背面有刺外,叶柄、果梗和果实外面都无刺。芡米圆整,不光滑,玉白色,糯性,品质佳。适应性不及北芡。北芡产于洪泽湖地区,为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全株密被刚刺,果实小,芡米圆,不整齐,色白,光滑,品质差,适应性强。

苏州是南芡的主产地,市郊的荡口、黄埭、渭塘一带所产的芡实早以"南塘鸡头米"之名享誉中外。品种主要有紫花种和白花种之分,尤以白花种为佳,品质在南芡各品种中居首位。

芡实的用途很大,其种仁芡米营养价值高,美味可口,是秋季滋补的佳品。芡米除食用外,还可酿酒。根、茎、叶、果均可入药。外壳可作染料。嫩叶柄和花柄剥去皮后可作蔬菜。

芡实(鸡头米) 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作用:

补脾止泻,益精固精。宜于脾虚久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