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五层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介广州五层楼又名镇海楼,1989年6月广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冈上。该楼同时也称为“望海楼”,因当时珠海河道甚宽,故将“望江”变为“望海”。又因楼高5层,故又俗称“五层楼”。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

镇海楼是广州标志性建筑之一,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楼高25米,呈长方形,阔31米,深16米。下面两层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覆盖,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脊,朱红墙绿瓦砌成,巍峨壮观,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

著名景点镇海楼气宇非凡,古今曾以“镇海层楼”、“越秀远眺”和“越秀层楼”先后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今日的镇海楼,高28米,歇山顶,复檐五层,红墙绿瓦,雄伟壮观。首层面阔31米、深15.77米,山墙厚3.9米,后墙厚3.4米;每层向上有收分,面阔及墙厚尺寸均有递减,第五层面阔为26.4米、深13.67米,山墙厚1.65米,后墙厚1.3米。

其他相关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把北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同时在山上修筑了一座五层楼以壮观瞻。镇海楼历史上曾五毁五建,现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1928年重修时由木构架改建成。1929年成为广州市市立博物馆。1950年改名广州博物馆,分朝代陈列广州城2000多年发展的文物史料。

镇海楼顶层正面高悬“镇海楼”横匾。镇海楼两侧对联:“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镇海楼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概”,先后以“镇海层楼”和“越秀层楼”列为清代和现代的羊城八景之一。清末的楹联(有两副不同版本):“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凭(倚)栏看剑,泪洒英雄”(作者一说彭玉麟,一说彭玉麟幕僚李棣华),至今仍悬挂于顶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