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文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历史沿革河北大学文学院于2008年12月成立,由中文系、古籍整理研究所组成。中文系的前身是天津工商学院(1933~1948)的女子文学系,成立于1943年,主任刘斌,孙家玉任女部主任。1945年4月组建女子文学院,主任由天津工商学院院长刘乃仁兼任。1946年8月,女子文学院招生男女兼收,取消“女子”二字。另设西语系。女子文学系改为中国文学系。[1]

1948年10月,天津工商学院改名为私立津沽大学。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私立津沽大学(1948~1951)校董事会的请求,改津沽大学为公立,并以津沽大学原有之文学院为基础,创建师范学院。1952年,又以津沽大学师范学院为基础,在原址组建天津师范学院。1958年6月,天津师范学院扩建为天津师范大学。1960年5月,河北省委决定,将天津师范大学改为综合性的河北大学。1970年,河北大学迁入保定市(1966年5月河北省省会由天津迁至保定;1968年2月,省会又迁至石家庄)。1986年,古籍整理研究所在天津马场道河北大学留守处成立,詹锳教授任第一任所长。

1980年,中文系添设新闻专业。1995年,新闻专业从中文系分离建立新闻学系。1995年,中文系被河北省政府审定为河北省中文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0年10月,由中文系、历史系、古籍整理研究所合并组建人文学院。2008年12月,历史系从人文学院分离并与宋史研究中心组建成历史学院,人文学院随即更名为文学院。

文学院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崇尚科学研究,重视教学实践的风气,涌现出一批在学术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顾随、詹锳、张弓、裴学海、李光壁、黄绮、雷石榆、魏际昌等著名学者,曾长期在此执教),并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院领导院长:田建民

田建民院长

党委书记:王心

副院长:陈双新

副院长:王强军

院长简介

田建民,男,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河北大学文学院院长。1958年10月10日出生于河北深县。1981年9月-1985年7月在河北大学中文系读本科。1985年7月毕业留河北大学任教。1986年9月-1987年7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1995年9月-1998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2000年10月任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2003年9月任博士研究生导师。[2]

学科建设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批准时间:1985年)[3]中国现当代文学(批准时间:2009年)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批准时间:2003年)

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古代文学(1986年)、汉语言文字学(2005年)中国现当代文学(2010)文艺学(2010)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2005年)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汉语言文字学(1981)、中国古代文学(1984)、中国现当代文学(1998)、文艺学(2000)、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3)、古典文献学(200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05)

教学工作一、教改项目和获奖情况

文学院十分重视教学方法、内容的探索和改革。学院教师主持省级和校级教研教改课题12项。其中韩成武、田建民主持的《河北大学文史基地班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为省级教改项目。24名教师获得教学成果奖,其中省级奖5项,校级奖10项。[4]

詹福瑞、刘崇德等的“立足文化建设,打通文史哲,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刘淑学、杨宝忠等的“以科研促教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韩成武的“古代文学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探索”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刘玉凯、田建民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实践”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二、教材建设

文学院重视教材的选用和建设。基础课均采用教育部指定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选修课则鼓励水平高的教师自编教材。编著出版了《文学批评学》《大学语文》《古籍整理教程》《书法艺术教育》《中国当代文艺论争史》等教材。其中《文学批评学》被教育部定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