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镇
基本概况八斗镇位于安徽省肥东县北部,2006年11月由原王城乡、富旺乡、八斗镇合并而成。全镇辖27个村(居)委员会,278个自然庄,566个村(居)民小组。总面积18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09公顷。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7.3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镇。东依古城镇、张集乡,西连杨店乡、白龙镇,南接梁园镇,北与响导乡接壤。
历史沿革据《合肥县志》记载,三国时期,魏王曹操次子曹植,字子建,时为文坛“八子之一”文才卓著,能七步成诗,誉为“天下文章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曾随父伐蜀驻扎此地,(古称鱼山),时值大旱之年,塘坝龟裂,沟渠断流,街中较深的一步两眼也干涸,子建因劳顿、疲乏、断水,渴死并随莽于此,衣冢墓在八斗中学以南,旁有笔架田、砚台塘,堪为一代文豪落莽之风水宝地。后人为纪念他,将鱼山以曹植陵墓起名为八斗陵,又因该地区位于江淮分水岭,后又改称八斗岭。1992年撤区并乡,建制八斗镇,由此享誉古今,闻名遐迩。
农业产业八斗镇主导产业:水稻、玉米、油菜、花生、黄豆。龙头产业:无籽西瓜,年均生产1.5万亩。设施农业蔬菜大棚1600亩,4800座,年总收入1440万元(棚均3000元)。区划调整前,原三个乡镇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积极发展林业生产,目前2万亩林木保存完整,长势喜人。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全镇上下正极力做好四篇文章:一是调强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农业水平,培育以无籽西瓜生产为主的龙头产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在获得无籽西瓜省级无公害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向国家农业部申报无籽西瓜和蔬菜生产无公害认证,并充分利用西瓜批发市场,建立一批储藏、销售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继续抓住上级以奖代补政策的机遇,发展以谢集蔬菜生产专业村为轴心的瓜菜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年生产瓜菜不少于26000亩。同时发展以现有11个市级示范养殖小区为重点的养殖业,鼓励农民多养土猪、土鸡,增加出栏量,提高产蛋率,使设施农业和养殖业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
城镇建设全镇交通便捷,省道合蚌路、县道范同路成“十”字型穿镇而过,另有花八、富蚌路两条县道直通富旺、花张两集镇。27个村(居)实现村村通砂石路,村村通水泥路目前已完成26.2公里,砂石路向自然村延伸率达5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小城镇建设。坚持高起点抓规划,高质量抓建设,高水平抓管理,抓住全省“百镇千村”建设的机遇,抓好西宋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规划部门对小普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尽快实施,解决小康村遗留问题。镇政府已邀请市规划设计部门对八斗镇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并将逐步付诸实施,以新农村建设促进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吸引更多的本地能人志士向集镇聚集,政府为他们提供宽松的投资环境,努力扩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区位优势,唱好农业调整“戏”,打好“工业立镇”牌使八斗镇真正成为北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领头雁。
工业园区积极筹措创建发展工业聚集区,加大以八斗居委会为中心的11.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南鲁工业集中区,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积极支持小型印刷业、建材业、扩大板材生产规模,扶持鸿飞外贸服装加工、钙塑生产,计划建立西瓜酱加工厂,积极扶持糕点、豆制品加工等家庭作坊生产,引进电缆线配件流水生产线,努力形成资源集中、功能配套、特色鲜明的工业企业新格局。
发挥规划的刚性作用,发展园区建设,继续以合蚌路农业生态长廊为纽带,拉长产业链条,完善扩大南养、北种、中加工的园区建设,使之成为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项目建设,除完善南鲁、南赵、小汤土地整理项目外,努力实施投资1800万元的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和投资3000万元的世行三期加灌工程专项项目。
招商引资八斗镇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并取得初步成效,五星村奶牛养殖场、花张、盛岗规模养殖场和安徽谷雨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陆续前来投资兴业。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效果,近日,该镇提出:一要凝心聚力抓招商;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位契机,号召新班要选出新精神、新生气、新干劲、新魄力,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严格兑现奖惩。二是深入思考抓招商;时刻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招商?招商实施后我们得到了什么?充分考虑投资强度、产值、税收等,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三是想方设法抓招商;破除懒散、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观念,树立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争先创优议事,利用资源招商、亲情招商、外出招商等方式,在现代农业、加工企业等领域扩大招商引资效果。四是营造环境抓招商;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步伐,为外来客商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实现政府效率、企业利益和职工收入的最大化,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人文历史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建设投资3100万元的西张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步伐,进一步扩大小普科技示范园规模,充分利用吴氏宗祠和正在规划论证的曹植遗综修复工程,以西张、小普农家乐形成人文、科技旅游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抓住合肥建造三国城的契机,对曹植遗综进行规划论证、修葺曹植墓陵园,恢复“笔架田”、“砚台塘”修复一步两眼井和“八字桥”等景观,打造旅游景点,发展旅游经济。
吴氏“国公祠”
吴姓家族始祖吴复系明太祖明代开国元勋,被封为“黔国公”,谥为“威毅”。世袭安陆侯。洪武十九年,明太祖为了旌表功臣,厚葬其于陈集乡秦湖村,又御赐“国公祠”一所,座落在本镇小普村大吴村中。
八斗岭的来历
八斗岭最早称为“鱼山”,相传三国时曹植随父伐吴驻扎在合肥东北一带。曹植文才卓著,能七步成诗,被誉为“天下文章一石,子键独得八斗”。后人为了纪念他,曾将曹植陵墓称为——八斗陵,后因地处于江淮分水岭上,改称八斗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