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港镇
1、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后港镇概况
后港镇地处江西景德镇乐平市区北郊,从东西北三个方向环抱市区,为乐平市粮食、蔬菜生产基地和主要的货物集散地之一。镇政府驻后港岭,距市府1.5公里,与市区融为一体。全镇总面积为80.5平方公里。总户数11359户,总人口43014人,其中农业人口41422人,非农业人口1592人,镇区人口3625人。镇党委辖支部31个,党员1011人,其中农村党员716人。省乐平矿务局及其所属机修厂、省国家粮食储备库在境内。 著名戏剧作家石凌鹤出生大田村。
交通便利,有新旧206国道、黄(泥头)乐(平)公路、乐(平)波(阳)公路、皖赣铁路贯穿全境,是乐平市。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海泡石、焦宝石、砂金、瓷土。共有耕地面积27752亩,山地面积49858亩,水面4800亩,可养殖水面2640亩。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2座。潘溪河穿境而过,沿河有10.5公里乐北联圩,千亩以下小型圩堤12.5公里。[2]
人口成分统计(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2762
男
22516
女
20246
家庭户户数
10604
家庭户总人口(总)
40777
家庭户男
21366
家庭户女
19411
0-14岁(总)
11925
0-14岁男
6483
0-14岁女
5442
15-64岁(总)
28688
15-64岁男
14968
15-64岁女
13720
65岁及以上(总)
2149
65岁及以上男
1065
65岁及以上女
108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9930
[1]
沿革
1949年属三区,1958年属港口公社,1968年设五七公社,1972年易名后港公社,1984年建乡,1997年设镇。辖15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1个林场,115个自然村。
经济建设
农业以种水稻、蔬菜为主,产鲜鱼、盛产花猪,是乐平花猪主要产地。到2008年,以板栗为主的3000亩果业基地初具规模。乡镇企业有煤炭、机砖、建筑、轧花、板鸭加工等。[4]
全镇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以建材、建筑、煤炭、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群;农业产业化日益壮大,板栗、荞头等绿色食品广为人知,21世纪以来,后港镇党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着眼环境大局,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已经成为乐平市新兴的教育产业化基地,境内民风纯朴,群众整体素质较高,治安环境好,加之有更优惠的政策和灵活的机制,吸引了一大批外商来此洽谈业务,商讨投资,被誉为外来投资者的乐土。截止到2008年11月,全镇共有工业企业3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进园企业5家。[2]
2、湖北省沙洋县后港镇概况
沙洋县后港位于江汉平原北部,地处风景秀丽的长湖之滨,是一个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镇。2005年村镇合并后辖4个居委会、30个村委会,人口73632人,面积268平方千米。其中四

个社区为仙桥社区、宋湖社区、荆狮社区和蛟尾社区。30个行政村为黎坪、风井、孙桥、黄歇、龙垱、安坪、荆南、唐台、新宏、胜利、金山、新场、庙岭、双村、云山、黎桥、高店、庙湾、殷集、李台、港口、松林、韩场、荷花、黄场、三咀、铁鞭、独枣、东岳、乔湖、乔姆。
后港镇地理环境优越。地处荆门、荆州、潜江三市交界处,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长湖水运直通长江,汉宜公路横穿全境,南距宜黄高速公路、西至在建的襄荆高速公路、207国道和荆沙铁路各20千米,北到荆门冷水机场70千米。
2002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2807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6238万元。实现财政收入24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986元。系省级工业示范小区、湖北省第一轮、第二轮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省第三届楚天明星乡镇、第二届“楚天杯”小城镇和湖北省中心真、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先进乡镇。自然地理
分明的四季气候。后港地处东经112°17′~112°27′,北纬30°24′~30°37′之间,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具有春温湿、夏炎热、秋干凉、冬寒冷的气候特征。年日照时数195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75毫米,集中在5-8月。相对湿度74%,无霜期265天,年平均气温15.9°C。
经济发展
后港镇农业资源丰富。后港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该镇实施水产富镇战略,发挥10万亩水面的资源优势,以湖北荆乔水产集团为龙头,网络农户5000户,形成了集种养加、经科教、贸工农一体化的水产产业,盛产龟、鳖、鳜鱼、银鱼等名贵淡水鱼,2007年产量达到28800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007年,全镇水产业年产值达2.4亿元,13.38万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年产粮食86000吨,“双低油”11000吨,万亩林果基地年产优质砂梨5900吨,6万头优质三元猪更是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倍受广东、香港等地客商的青睐。
后港镇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企业集团中南有荆乔、北有荆玻,一工一农,优势互补。湖北荆玻集团年产平板玻璃300万重量箱,玻璃瓶罐8000万个,铝材5000吨,8大系列68个品种的玻璃、瓶罐、建材产品远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已成为中南五省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基地。2007年,核心企业产值达到12亿元。
全镇3500户个体经营者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镇外经营户,外来私营、合资企业达10家。
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2008年先后新建硬化17条路(街),全长11.36千米,自来水厂扩建后日供水量达12000吨,改建了110千伏安变电站,开通万门数字程控电话,改善医疗、服务等设施,新建停车场,加强庭院花草树木布局建设,铺设彩色步砖4000平方米,栽植行道树3000余棵,架设路灯321盏,修建公厕10座,桥梁2座,防洪堤3067米,排渍泵站1座,绿化覆盖面积19公顷,房屋建筑面积53.98万平方米,城区道路、环境、通讯、交通、电力、教育、卫生等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小集镇建设进展迅速,截止到2008年,城镇建成区面积5.26平方公里,集镇人口达到3.4万,人均住房面积26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5平方米,实现村村通晴雨路、电话、自来水,电视覆盖率100%,城镇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人,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镇辐射功能日渐增强,城镇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后港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开发试点镇后,完成了5000亩水产良繁基地、9000平方米的鲜活水产品农贸市场及自来水厂源水改造工程,城镇经济集聚功能逐步增强。供水供电充足,市场功能齐全,通讯网络连接全球,信息产业初具规模,教育、科研、医疗、娱乐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后港集镇依路傍水,既有都市气息,又含田园风光,民风淳朴,商贾活跃,是理想的生产、居住和投资场所。
政务建设
后港镇机构精干高效。镇政府综合设置六大办公室,对工商、财税、金融、政法、水电等部门加强跟踪管理,做到车行后港无红灯、市场经营无“三乱”、生产生活无担忧、遇到困难无推诿。[5]
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后港镇东台市辖镇,苏北综合经济实力“五十优”乡镇之一。在东台镇西南19公里,先胜河东、南官河北,接海安县界。明初张姓迁此,初名张家舍。成化年间以村后有港,改名为后港。1957年为先烈乡,1959年设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3年更名后港镇。
后港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统计到2008年,人口约3.2万。安(丰)时(堰)公路、先胜公路过境,红先公路贯穿其中。辖后港、存山、沙扬、振中、天祥、雍庄、加强、英雄、沈垛、杨舍、倪王、缪陆、陈利、姜樊、三林、进东、唐王、沈波、陈庄、六烈、顾舍21个村委会。农业以种养业为主。镇村办企业有农机修配、水泥制品、颜料、化工、耐火器材、钢化玻璃、摩擦材料等厂。[7]
后港是东台市新兴的工业卫星镇和江苏省对外开放首批乡镇。全镇拥有运输船只800多条,总吨位2万吨,长年累月穿梭在大江南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