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寺镇

城镇概况平阳寺镇地处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称的山东省邹城市,位于东经116 度,北纬35度,距邹城市区10公里。共有30个行政村,耕地2.7万亩。
平阳寺镇交通发达,通讯便利,资源丰富。东临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京沪铁路,西临京杭大运河、济宁飞机场。通讯传输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程控电话1万多门。
经济建设境内有年产原煤600万吨国家大型煤矿--鲍店煤矿、年产原煤100万吨的横河煤矿,煤炭地质总储量达10亿吨。按照“项目立镇、工业强镇、民营富镇、科技兴镇”的思路,全镇经济高点定位,快度发展。建有万亩优质小麦、万亩高标准林网,稀珍有机林果、84K杨苗繁育、食用菌种植及波乐山羊繁育等八个特色农业基地,形成煤炭运销、生物化工、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等六大民营经济体系,年产值2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达120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投融资1.2亿元,新建了镇机关公益事业区、商贸经营区,生态农业区、民营经济工业园区。镇村环境日益亮化、绿化和美化。群众生活幸福安康,全镇存款余额达4亿余元。
该镇依托矿区优势,积极实施“大项目立镇、大企业强镇”战略,促进了民营经济飞速发展,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新上太阳花味精、宏明源明胶、润和制衣、龙马制衣等招商项目12个,民营企业上缴税金已占镇财政的80%。目前,全镇年产值过200万元的企业达120家,产值过千万的6家,已形成煤炭运销、生物化工、机械制造、服装编织、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等六大民营经济体系。
文化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齐头并进。文化设施先进配套,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13所中小学均达到邹城市规范化学校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人人享有初级医疗保健。尊老爱幼、帮贫扶弱渐成风尚,建有一处省级老年公寓,五保老人入保率达100%,入院率达60%。设立了“扶贫助学”专项资金,没有因病因贫失学现象。社会秩序十分稳定。先后被授予山东省综合经济200强乡镇,济宁市“经济强乡镇”、“特色农业示范乡镇”、“十佳科普示范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信用镇”等荣称号。
特色农业平阳寺镇以培育支柱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发展优质、高效、订单农业,形成食用菌、苗木、优质小麦、秸秆利用等四大特色农业产业。
食用菌产业:出台了“包技术指导、包菌种和原材料供应、包产品回收”和“给予5元/平方米建棚奖励、10元/平方米贴息贷款”的“三包一奖励一扶持”的优惠政策,在镇内外发展食用菌基地达到200多万平方米。食用菌的栽培、采集、加工、储运、销售全过程遵循国际有机食品标准,获得了食品出口质量认证,具有自营进出口权,形成保鲜菇、罐头菇、盐渍菇系列产品,产品销往俄罗斯、美国、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8600万元。
苗木产业:以高效、优质、稀苗木繁育为目标,建成了我国江北最大的北美彩叶树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的84K杨苗木繁育基地,年产各类优质苗木600万株,年产年纯收入达1800万元。
优质小麦产业:全镇种植优质小麦2万多亩,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小麦1000多万公斤,年创效益2400多万元,成为济宁市最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产区。
秸秆产业:该镇秸秆产业主要有秸秆养畜、栽培食用菌和加工压块饲料三种方式,年效益达1.2亿元。
人口数据[1](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
47842
男
24964
女
22878
家庭户户数
13699
家庭户总人口(总)
45971
家庭户男
23392
家庭户女
22579
0-14岁(总)
11306
0-14岁男
6042
0-14岁女
5264
15-64岁(总)
33488
15-64岁男
17474
15-64岁女
16014
65岁及以上(总)
3048
65岁及以上男
1448
65岁及以上女
160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5434
下辖村[2]
中行村
中鲍村
郑行村
银张村
杏行村
邢村村
新刘庄村
谢家口村
西横河村
王行村
孙坡村
前皇甫庄村
前韩村
前鲍村
骑岭村
平阳寺村
刘行村
刘家河口村
黄庄村
黄厂村
后韩村
后鲍村
横河村
东宝张村
堤上村
大马厂村
陈庄村
北林厂村
鲍家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