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喜全

人物概述金喜全,男,京剧小生。河北人,回族。他的妻子熊明霞是上海京剧院旦角演员。
艺术经历1991年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199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深造。毕业后进入上海京剧院工作,后就读于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师承叶派名家叶少兰先生。在校期间深得茹绍荃、萧润德、张春孝、毕高修等名家亲授。后又向小生名家叶少兰学戏,技艺更进。2004-2007就读于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艺术经历他功底扎实、文武兼备、扮相俊秀、台风儒雅。
善演剧目有《八大锤》、《雅观楼》、《战濮阳》、《群英会》、《白门楼》、《辕门射戟》、《飞虎山》、《打侄上坟》等众多传统剧目。
获奖情况曾先后荣获全国京剧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2005年获CCTV第五届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小生组金奖(榜首)及“观众最喜欢的演员”奖。
活动年表2001年1月5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十一日: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第十三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
本日演出阵容:
日场
孙亮(《火烧裴元庆》饰裴元庆)、郭瑶瑶(《望儿楼》饰窦太贞)、金喜全(《八大锤》饰陆文龙)、杨淼(《文昭关》饰伍子胥)、张馨月(《断桥》饰白素贞)、黄华(《锯大缸》饰王大娘)
夜场
康云翔(《盘肠战》饰罗通)、易燕(《李逵探母》饰李母)、赵新田(《艳阳楼》饰高登)、贾艳丽(《大脚皇后》饰马秀英)、张强(《打金砖》饰刘秀)
2001年1月9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十五日: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闭幕式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闭幕式在长安戏院举行,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副部长潘震宙、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李牧、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冯远以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评委出席了闭幕式并向获奖演员颁奖。此次演出共有144位演员分成25台节目进行评比展演,经过评委会的评选,荣誉奖和一、二、三等奖各有得主。
获奖名单
荣誉奖
王蓉蓉(北京京剧院)
邓敏(中国京剧院)
江其虎(中国京剧院)
张克(天津青年京剧团)
张火丁(中国京剧院)
李军(上海京剧院)
李胜素(中国京剧院)
李海燕(中国京剧院)
孟广禄(天津青年京剧团)
赵永伟(中国京剧院)
赵秀君(天津青年京剧团)
闫巍(天津青年京剧团)
董翠娜(烟台市京剧团)
一等奖
刁丽(中国京剧院)
王艳(天津京剧院实验团)
王小蝉(河北省京剧院)
王东华(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
王佩瑜(上海师大表演艺术学院)
王桂荣(锦州市京剧团)
冯蕴(沈阳京剧院)
石晓亮(天津青年京剧团)
刘建杰(山西省京剧院)
刘桂娟(天津青年京剧团)
吕昆山(中国京剧院)
孙慧珠(大连市京剧团)
安平(上海京剧院)
年金鹏(北京京剧院)
朱强(北京京剧院)
江峰(湖北省京剧院)
严庆谷(上海京剧院)
宋小川(中国京剧院)
张军强(青岛市京剧团)
张淑景(北京京剧院)
张慧芳(湖北省京剧院)
李玮(吉林省京剧院)
李洁(江苏省京剧院)
李红宾(北京京剧院)
李红艳(北京京剧院)
李宏图(北京京剧院)
李佩红(天津青年京剧团)
李国静(上海京剧院)
李晓兰(北京京剧院)
李淑兰(维坊市京剧团)
杨少彭(北京京剧院)
范乐新(南京市京剧团)
郑佳艳(浙江京昆艺术剧院)
金喜全(中国戏曲学院)
胡璇(上海京剧院)
赵群(上海京剧院)
耿巧云(中国京剧院)
袁慧琴(中国京剧院)
郭文华(维坊市京剧团)
常东(沈阳京剧院)
康云翔(陕西省京剧院)
黄炳强(中国京剧院)
程联群(重庆市京剧团)
董圆圆(北京京剧院)
裴永杰(吉林省京剧院)
二等奖
尹松涛(中国京剧院)
王萍(吉林省京剧院)
可双(锦州市京剧团)
刘军(上海京剧院)
刘露(成都市京剧团)
孙亮(中国戏曲学院)
朱福(云南省京剧院)
朱玉峰(乌鲁木齐市京剧团)
阮学东(福建省京剧团)
严阵(江苏省京剧院)
吴爱民(河北省京剧院)
张威(中国京剧院)
张晶(天津青年京剧团)
张丽媛(北京京剧院)
张馨月(中国戏曲学院)
李师友(北京京剧院)
李红梅(中国京剧院)
李晓玉(云南省京剧院)
李继春(内蒙古自治区京剧团)
杨淼(中国戏曲学院)
杨占凯(锦州市京剧团)
杨雪斌(吉林省京剧院)
陈长庆(德州市京剧团)
周天(江苏省京剧院)
罗戎证(浙江京昆艺术剧院)
范永亮(上海京剧院)
姜玲(德州市京剧团)
姜艳(浙江京昆艺术剧院)
姜亦珊(天津京剧院实验团)
赵永墩(中国京剧院)
项星(湖南省京剧院)
凌珂(湖南省京剧院)
卿松(成都市京剧团)
贾艳丽(山西省京剧院)
郭伟(北京京剧院)
郭睿玥(上海师大表演艺术学院)
高颂(成都市京剧团)
扈金娜(河北省京剧院)
董宏利(吉林省京剧院)
韩冰峰(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
靳学斌(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
熊明霞(上海京剧院)
管波(中国京剧院)
翟萍(山东省京剧院)
翟墨(北京京剧院)
谭晓令(中国戏曲学院)
颜蓓(贵阳市京剧团)
魏建海(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
魏积军(中国京剧院)
三等奖
马少敏(甘肃省京剧团)
马翔飞(攀枝花市京剧团)
方未艾(浙江京昆艺术剧院)
王燕(宁夏京剧团)
王琳琅(大连市京剧团)
包飞(北京京剧院)
史兰云(大连市京剧团)
刘小荣(淮阴市京剧团)
张欢(黑龙江省京剧院)
张强(陕西省京剧院)
张薇(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
张丹露(中国戏曲学院)
张虎彪(重庆市京剧团)
张晓波(湖北省京剧院)
李昕(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
李青(济南市京剧团)
李静(云南省京剧院)
李璨(湖南省京剧院)
李为群(江苏省京剧院)
李保良(济南市京剧团)
杨妍妍(黑龙江省京剧院)
周利(重庆市京剧团)
易燕(湖北省京剧院)
松岩(风雷京剧团)
林涵(哈尔滨市京剧院)
苑瑞芳(河北省京剧院)
赵新田(山西省京剧院)
徐畅(中国京剧院)
郭瑶瑶(中国戏曲学院)
都金玲(哈尔滨市京剧院)
崔延龙(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
康静(北京京剧院)
唐雅丽(成都市京剧团)
盛海宁(江苏省京剧院)
黄华(中国戏曲学院)
舒桐(中国京剧院)
2001年5月9日,农历辛巳年四月十七日:2001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闭幕
经过9天的激烈角逐和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2001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在北京结束。在专家、评论家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组成的评委会的现场打分、现场亮分,最后评出本次大赛的优秀表演奖和最佳表演奖获得者各25名。
获奖名单
最佳表演奖(25名)
老生组:王佩瑜、田磊、杨少彭、高彤
小生组:包飞、金喜全
武旦组:张淑景、阎巍
青衣组:邓敏、刘桂娟、李国静、赵群、赵秀君
老旦组:袁慧琴、康静
丑行组:年金鹏、严庆谷
净行组:安平、陈长庆、韩云江
武生组:刘宝童、常东、黄齐峰
花旦组:李晓兰、项星
优秀表演奖(25名)
老生组:马翔飞、刘建杰、严阵、程慧慧
小生组:王凯、朱福
武旦组:范乐新、赵玉华
青衣组:王艳、王晓燕、张慧芳、周利、姜亦珊
老旦组:黄丽珠、翟墨
丑行组:马国祥、徐孟珂
净行组:刘大可、江峰、赵永墩
花旦组:奚鸣燕、熊明霞
2003年1月2日,农历壬午年十一月三十日:2003年庆元旦迎新春赴港预演暨中国武旦群英会第二天演出
庆元旦迎新春赴港预演暨中国武旦群英会演出在逸夫舞台举行,第二天由史敏、许锦根、王小砖、金喜全、何澍、侯丹梅、李静文演出全本《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2003年2月3日,农历癸未年正月初三日:上海逸夫舞台2003年2月3日演出
本日逸夫舞台由上海京剧院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四郎探母》(杜镇杰,魏海敏,孙正阳,金喜全)
2003年9月13日,农历癸未年八月十七日:2003年“菊坛新蕾”展示演出第二场
上海京剧院“菊坛新蕾”折子戏专场演出在逸夫舞台举行。顾典剧、金喜全、刘少军演出《杀四门》、《小宴》、《上天台》等经典传统折子戏。
2003年11月30日,农历癸未年十一月初七日,13时30分:“菊坛群星荟萃——赵群展演月”第四场
本日逸夫舞台举行“菊坛群星荟萃——赵群展演月”。
演出剧目
《西厢记》(赵群,金喜全,胡璇,刘佳)
2004年1月22日,农历甲申年正月初一日,13时30分:“海峡两岸、京剧名家、欢聚逸夫、共度新春”大型演出活动第一场
上海京剧院和逸夫舞台联手打造“海峡两岸、京剧名家、欢聚逸夫、共度新春”大型演出活动第一场。
演出剧目
《龙凤呈祥》(全本)(傅希如,范永亮,许锦根,徐孟珂,王佩瑜,萧润年,王小砖,安平,李国静,刘大可,杨鸿康,金喜全)
2004年1月23日,农历甲申年正月初二日,13时30分:“海峡两岸、京剧名家、欢聚逸夫、共度新春”大型演出活动第二场
上海京剧院和逸夫舞台联手打造“海峡两岸、京剧名家、欢聚逸夫、共度新春”大型演出活动第二场。
演出剧目
京剧《四郎探母》(全本)(张克(特邀),魏海敏(特邀),李国静,王小砖,许锦根,金喜全,赵欢,萧润年,奚培民)
2004年1月24日,农历甲申年正月初三日,13时30分:“海峡两岸、京剧名家、欢聚逸夫、共度新春”大型演出活动第三场
上海京剧院和逸夫舞台联手打造“海峡两岸、京剧名家、欢聚逸夫、共度新春”大型演出活动第三场。
演出剧目
《雅观楼》(金喜全,陈宇)
《洪羊洞》(张克(特邀),高明博,朱忠勇,萧润年,盛燮昌)
《玉堂春》(魏海敏(特邀),蔡正仁(特邀),何澍,杨鸿康,奚培民)
2004年6月11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廿四日:天蟾逸夫舞台十周年庆典第二天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在经过装修停业两个月后,在10天演出8部经典名剧,2场折子戏专场,1场武戏专场和1场京昆合演专场,庆祝天蟾逸夫舞台开台十周年。第二天为“国韵精华”折子戏专场中,有金喜全的《雅观楼》,王佩瑜的《击鼓骂曹》,董圆圆、叶少兰、马长礼、黄世骧的《三堂会审》。
2004年6月13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廿六日:天蟾逸夫舞台十周年庆典第四天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在经过装修停业两个月后,在10天演出8部经典名剧,2场折子戏专场,1场武戏专场和1场京昆合演专场,庆祝天蟾逸夫舞台开台十周年。第四天日场为张克、王佩瑜、王蓉蓉、赵群、李国静、胡璇、金喜全的《四郎探母》;夜场是李世济、李海燕、刘桂娟、隋晓庆的《锁麟囊》。
2004年6月15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廿八日:天蟾逸夫舞台十周年庆典第六天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在经过装修停业两个月后,在10天演出8部经典名剧,2场折子戏专场,1场武戏专场和1场京昆合演专场,庆祝天蟾逸夫舞台开台十周年。第六天夜场演出是徐孟珂的《游街》,李国静、金喜全的《断桥》,赵葆秀、孟广禄的《遇皇后·打龙袍》。
2004年8月6日,农历甲申年六月廿一日:上海京剧院二次赴台演出
上海京剧院二次赴台湾演出团抵达台北,一行七十七人中,主要以中青年演员为主,除上海京剧院的李军、王佩瑜、奚中路、李国静、安平、熊明霞、金喜全、徐孟珂、王小砖、等以外,还特请北京京剧院的王蓉蓉及沈阳京剧院的迟小秋加盟演出。此次公演应国立中正文化中心与传大艺术之邀请,在台北国家戏剧院演出六天八场。作为商业演出,此次赴台共获得500多万新台币的票房收入,邀请方表示了进一步合作的意向。
2004年8月10日,农历甲申年六月廿五日,19时30分:上海京剧院二次赴台演出第一天
上海京剧院二次赴台湾演出第一天,应国立中正文化中心与传大艺术之邀请在台北国家戏剧院演出。
演出剧目
《四郎探母》(王佩瑜、李军分饰杨延辉,李国静、王蓉蓉(自北京京剧院特请)分饰铁镜公主,金喜全饰杨宗保,王小砖饰佘太君)
2004年8月11日,农历甲申年六月廿六日,19时30分:上海京剧院二次赴台演出第二天
上海京剧院二次赴台湾演出第二天,应国立中正文化中心与传大艺术之邀请在台北国家戏剧院演出。
演出剧目
《西厢记》(王蓉蓉(自北京京剧院特请)饰崔莺莺,熊明霞饰红娘,金喜全饰张珙,王小砖饰老夫人)
2004年8月13日,农历甲申年六月廿八日,19时30分:上海京剧院二次赴台演出第四天
上海京剧院二次赴台湾演出第四天,应国立中正文化中心与传大艺术之邀请在台北国家戏剧院演出。
演出剧目
《锁麟囊》(迟小秋(请自沈阳京剧院),金喜全,萧润年,徐孟珂,王小砖)
2004年8月14日,农历甲申年六月廿九日,14时30分:上海京剧院二次赴台演出第五天
上海京剧院二次赴台湾演出第五天,应国立中正文化中心与传大艺术之邀请在台北国家戏剧院演出。
演出剧目
午场(14点30分)
《连环套》(奚中路饰黄天霸,安平饰窦尔顿,徐孟珂饰朱光祖)
夜场(19点30分)
《红鬃烈马》(王佩瑜、李军分饰薛平贵,迟小秋(请自沈阳京剧院)、李国静、王蓉蓉(请自北京京剧院)分饰王宝钏,熊明霞,金喜全,萧润年,徐孟珂,王小砖)
2004年8月15日,农历甲申年六月三十日,14时30分:上海京剧院二次赴台演出第六天
上海京剧院二次赴台湾演出第六天,即最后一天,应国立中正文化中心与传大艺术之邀请在台北国家戏剧院演出。
演出剧目
午场(14点30分)
《荀灌娘》(熊明霞,徐孟珂)
《六月雪》(迟小秋(请自沈阳京剧院),王小砖)
《小商河》(奚中路)
《状元媒》(王蓉蓉(请自北京京剧院),金喜全)
《宋江题诗》(李军,徐孟珂)
夜场(19点30分)
《京剧名家清唱会》(李军、王佩瑜、安平、李国静、王蓉蓉、迟小秋、熊明霞、奚中路、刘少军、王小砖、金喜全)
2004年11月7日,农历甲申年九月廿五日:上海京剧院备战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武戏热身演出举行
为备战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经过近两个月的集训和强化排练,上海京剧院精心打造的三台武戏在逸夫舞台举行热身演出。金喜全、严庆谷、奚中路分别在《八大锤》、《金刀阵》、《铁笼山》中任主演。
2004年11月7日,农历甲申年九月廿五日:上海逸夫舞台2004年11月7日演出
为备战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经过近两个月的集训和强化排练,上海京剧院精心打造的三台武戏在逸夫舞台举行热身演出。
演出剧目
《八大锤》(金喜全)
《金刀阵》(严庆谷)
《铁笼山》(奚中路)
2004年12月10日,农历甲申年十月廿九日: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第十天
本日上海京剧院京剧节参赛剧目《乌龙院》在兰心大戏院举行公演。这是上海京剧院以推出新人为目的,根据传统剧目《刘唐下书》、《坐楼杀惜》、《活捉三郎》整理改编而成,由范永亮、刘佳等青年演员主演。
当晚武戏擂台由金喜全主演《八大锤》。
2004年12月15日,农历甲申年十一月初四日: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闭幕
由文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上海逸夫舞台闭幕。本届京剧艺术节共有15台节目参加演出,另有《三寸金莲》和京昆合演《桃花扇》参加展演,同时设有优秀儿童题材新剧目展演,包括《岳家小将》、《新闹龙宫》、《北斗星》和《闪闪的红星》,并首次设立武戏擂台赛。
获奖名单
金奖(排名不分先后)
《廉吏于成龙》(上海京剧院)
《泸水彝山》(中国京剧院)
《梅兰芳》(北京京剧院)
优秀保留剧目创新奖(排名不分先后)
《楚宫恨》(天津市青年京剧团)
《乌龙院》(上海京剧院)
优秀剧目奖(排名不分先后)
《襄阳米颠》(湖北省襄樊市京剧团)
《妈祖》(湖北省京剧团)
《樊姬夫人》(湖北省京剧团)
《东坡宴》(浙江京剧团)
《天马歌》(青海省戏剧艺术剧院)
《李清照》(济南市京剧院)
剧目奖(排名不分先后)
《酒魂》(辽宁省锦州市京剧团)
《走西口》(山西省京剧院)
《霸王别姬》(广西京剧团)
评委会特别奖
《巴山秀才》(台北新剧团)
单项奖
荣誉编剧奖
《楚宫恨》李瑞环(天津市青年京剧团)
优秀编剧奖(排名不分先后)
《廉吏于成龙》梁波、戴英禄、黎中城、王涌石
《襄阳米颠》习志淦、谢鲁
《妈祖》马金星、刘益民
《东坡宴》莫江陵、顾颂恩
《李清照》罗怀臻
优秀导演奖(排名不分先后)
《泸水彝山》高牧坤
《廉吏于成龙》谢平安
《樊姬夫人》余笑予
《梅兰芳》陈薪伊
《酒魂》欧阳明
《李清照》黄在敏
优秀音乐奖(排名不分先后)
《走西口》续正泰
《妈祖》陈建忠
《梅兰芳》朱绍玉
《廉吏于成龙》高一鸣、尤继舜、龚国泰
《樊姬夫人》谢振强、沈鹏飞
优秀舞美奖(排名不分先后)
《梅兰芳》李锐丁
《走西口》范晓惠
《泸水彝山》苗培如
《妈祖》王卫中
《襄阳米颠》田少鹏
《天马歌》李威
荣誉表演奖
尚长荣《廉吏于成龙》
优秀表演奖(排名不分先后)
赵葆秀、于魁智、孟广禄《梅兰芳》
孟祥宏《襄阳米颠》
杨海东《天马歌》
关栋天《廉吏于成龙》
赵秀君、张克《楚宫恨》
李宝春《巴山秀才》
张建国、袁慧琴《泸水彝山》
张慧芳《樊姬夫人》
陈少云《东坡宴》
王艳《妈祖》
表演奖(排名不分先后)
李岩、李胜素《梅兰芳》
李兰萍、王玉玺《襄阳米颠》
张丽萍、张祖强、梁建国《霸王别姬》
张萍《天马歌》
朱传敏、孙正阳《巴山秀才》
马帅《泸水彝山》
舒桐《樊姬夫人》
范永亮、严庆谷《乌龙院》
赵东海、陈银凤《东坡宴》
尚继春《走西口》
杨占坤、王桂荣、杨占凯《酒魂》
李青《李清照》
武戏擂台获奖名单
金奖(按演出次序排列)
田磊《赚历城》(福建省京剧团)
奚中路《铁笼山》(上海京剧院
刘魁魁《火烧余洪》(中国京剧院)
王立军《林冲夜奔》(天津市青年京剧团)
阎巍《泗州城》(天津市青年京剧团)
孙亮《金钱豹》(中国京剧院)
银奖(按演出次序排列)
冯蕴《百草泉》(中国戏曲学院)
金喜全《八大锤》(上海京剧院)
王平《岳飞与杨再兴》(天津京剧院)
张森《盗王坟》(中国京剧院)
李静文《两狼关》(沈阳京剧院)
张淑景《盗库银》(北京京剧院)
李红艳《虹桥赠珠》(北京京剧院)
严庆谷《金刀阵》(上海京剧院)
铜奖(按演出次序排列)
王琳琳《十八罗汉斗悟空》(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艺术剧院京剧团)
董宏利《伐子都》(吉林省京剧院)
浦冲聪《雁荡山》(甘肃省京剧团)
魏友宝《三岔口》(河南省京剧院)
和志杰《三岔口》(河南省京剧院)
年金鹏《火神阻路》(北京京剧院)
张立《钟馗嫁妹》(重庆市京剧团)
李继春《闹天空》(内蒙古自治区京剧团)
刘建杰《插入敌后》(山东省京剧院)
张强《金雁桥》(陕西省京剧团)
王永立《雁荡山》(新疆乌鲁木齐市京剧团)
詹磊《挑滑车》(中国戏曲学院)
康云翔《盘肠战》(陕西省京剧院)
集体奖(按演出次序排列)
中国戏曲学院《百草泉》
甘肃省京剧团《雁荡山》
北京京剧院《盗库银》
中国京剧院《火烧余洪》
新疆乌鲁木齐市京剧院《雁荡山》
2005年1月13日,农历甲申年十二月初四日:上海京剧院首次赴澳门演出第二天
上海京剧院一行67人的演出团首次赴澳门演出,第二天演于澳门艺术中心。
演出剧目
《白蛇传》(史依弘,金喜全,李静文(自沈阳京剧院特邀),齐宝玉,严庆谷等)
2005年2月8日,农历甲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5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2005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
节目单
一. 挂红灯
1. 内蒙古二人台《挂红灯》(彭关心、张玉兰、武力平等)
2. 评剧《花为媒》(于文华、王冠丽)
3. 京剧《锁麟囊》(郭伟(北京)、江汁(江苏)、赵欢(上海)、吕洋(天津)、刘桂娟(天津)、迟小秋(辽宁)、朱世慧(武汉))
二. 大拜年
1. 京剧《贵妃醉酒》(殷秀梅、朱世慧、武力平)
2. 京剧《双喜临门》(孙晓梅、石晓亮、鞠萍、毕福剑)
3. 豫剧《花木兰》(常如玉、王惠)
4. 武戏组合《争奇斗艳》(孙亮、阎虹羽、崔欣欣、张强、潘月娇、徐孟珂)
5. 越剧《梁祝》(黄慧、王志萍)
6. 京剧《四五花洞》(梅葆玖、李世济、刘长瑜、孙明珠)
三. 阖家欢
1. 戏歌《点播时间》:主持人与各戏迷联欢夸栏目
2. 京剧《曹操与杨修》(尚长荣、言兴朋)
3. 越剧《红楼梦》(萧雅)
4. 京剧《沙桥饯别》(张克)
5. 川剧《凤冠梦》(蒋淑梅)
6. 京剧《二进宫》(杨赤(旦)、李海燕(生)、郑子如(净))
7. 黄梅戏《孔雀东南飞》(赵媛媛、董家林)
8. 评剧《凤阳情》(曾昭娟)
9. 京剧《大登殿》(李维康、张云、张笠媛、王璐、周婧)
10. 秦腔《火焰驹·表花》(齐爱云、张雅琴)
11. 广东粤剧《楚河汉界》(欧凯明、梁淑卿)
四、绽新蕾
1. 京剧《大登殿》(田磊)
2. 京剧《上天台》(严阵、贾劲松)
3. 京剧《妈祖》(王艳)
4. 京剧《岳母刺字》(康静、翟墨)
5. 京剧《诗文会》(赵群(上海)、刘铮(北京)、姜亦珊(天津))
6. 京剧《飞虎山》(安平、金喜全)
7.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俞玖林、沈丰英)
五、金鸡鸣
1. 《画鸡唱鸡》(宋宝罗(浙江))
2. 《春蕾勃发》(南空小百灵艺术团)
3. 《闻鸡起舞》(濮存昕、京胡伴奏王彩云)
4. 《金鸡颂春》(黄齐峰(天津)、李丹(北京)、黄桦(中国京剧院)、冯蕴(中国戏曲学院))
六、春来了
1. 《春来了》(李洁(江苏省京剧院))
2005年4月30日,农历乙酉年三月廿二日,19时15分:庆祝上海京剧院建院50年演出第三天
庆祝上海京剧院建院50年演出第三天,演出新创剧目《法门寺》,由汪正华、尚长荣、孙正阳、夏慧华、李军、史依弘、萧润年、金锡华、金喜全、熊志麟、王小砖、虞伟、王世杰演出。
2005年5月2日,农历乙酉年三月廿四日,13时30分:庆祝上海京剧院建院50年演出第五天
庆祝上海京剧院建院50年演出第五天,分两场。
日场(13点30分)
院庆剧目折子戏专场
《钟馗嫁妹》(刘大可)
《虹霓关》(熊明霞,金喜全)
《楚宫恨》(赵群,范永亮)
《昭君出塞》(史依弘,虞伟,李建普)
《挑华车》(奚中路,刘军,傅希如,李达成,杨东虎,陈明发)
夜场(19点15分)
院庆剧目《曹操与杨修》(尚长荣,何澍,夏慧华,萧润年,郭睿月)
2005年10月7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初五日,晚:第五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闭幕
第五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闭幕。
获奖名单
金奖(20名)
老生组:谭正岩、凌科、张建峰
花旦组:常秋月、唐禾香、熊明霞
武生组:李阳鸣、黄齐峰
小生组:金喜全
花脸组:刘魁魁、安平
武旦组:闫虹羽、杨亚男
丑行组:焦敬阁
老旦组:翟墨、康静
青衣组:张慧芳、王艳、吕洋、姜亦珊
银奖(21名)
老生组:韩胜存、刘建杰
花旦组:张悦
武生组:王雪清、詹磊、李哲、康云翔
小生组:包飞、朱福
花脸组:舒桐、陈长庆
武旦组:李丹、潘月娇
丑行组:谈元
老旦组:黄丽珠
青衣组:丁晓军、李国静、郭伟、张立媛、周利、隋晓庆
2005年10月23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廿一日:《新周刊》“粉墨春秋榜”颁奖典礼暨大型纪录片《粉墨春秋》发布会举办
《新周刊》“粉墨春秋榜”颁奖典礼暨大型纪录片《粉墨春秋》发布会举办在上海浦东金贸中心举办。
在这场融合了国粹艺术精神与现代时尚气质的派对上,主办方共颁布了粉墨春秋榜之梨园至尊大奖、国粹传承大奖、荣誉国宝大奖、传统推动大奖与未来之星大奖共5个奖项。
谭元寿世家捧走了粉墨春秋榜之梨园至尊大奖。著名程派青衣张火丁和《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共同获得粉墨春秋榜之国粹传承大奖。102岁的著名票友钱培荣、101岁的京剧界“活辞典”张古愚、96岁的著名坤伶皇后新艳秋、93岁的著名老生王琴生当之无愧地获得粉墨春秋榜之荣誉国宝大奖。
为了向这些见证着中国京剧发展的大师们致敬,大型纪录片《粉墨春秋》也在现场接受了这些京剧大师的指教。《粉墨春秋》是国内首部反映京剧艺术的大型纪录片,由著名导演张元任总监制。本片通过大量采访和资料考证展现了自徽班进京以来京剧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本片于2004年4月调研成熟后开拍,历时8个月,走访了10多个城市,采访了近130个人。被访者年龄绝大部分在75岁以上,最高年龄达102岁,充分体现了本片的拍摄价值和历史厚重感。片中纪事历史跨度近200年,不仅仅是对京剧艺术的单纯探讨,更立足于深度展现时代变迁中人民的生活状态。张元称,希望这部纪录片的播放能够让年轻的观众喜欢上京剧。
《新周刊》粉墨春秋榜获奖名单
粉墨春秋榜之梨园至尊大奖:谭元寿
粉墨春秋榜之国粹传承大奖:张火丁,童祥苓
粉墨春秋榜之荣誉国宝大奖:钱培荣,张古愚,王琴生,新艳秋
粉墨春秋榜之传统推动大奖:刘曾复,黄宗江,管仲连
粉墨春秋榜之未来之星大奖:熊明霞,金喜全,安平
2006年3月4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初五日,19时15分:胡璇京剧展演月第一场
菊坛群星荟萃——胡璇京剧展演月第一场演出在逸夫舞台举行。
演出剧目
《赤桑镇》(胡璇,唐元才)
《清风亭·盼子》(胡璇,陈少云)
《红灯记·说家史》(胡璇,奚鸣燕,齐宝玉)
祝贺清唱人员:李军、李国静、赵群、金喜全、熊明霞
2006年6月24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廿九日,19时30分:“菊坛群星荟萃——金喜全展演月”第一场暨金喜全拜叶少兰为师仪式举行
“菊坛群星荟萃——金喜全展演月”第一场在逸夫舞台举行。本场演出后举行金喜全拜叶少兰为师仪式,参加拜师会的有袁雪芬、李蔷华、蔡正仁、岳美缇、孙正阳、王梦云、李炳淑等戏曲名家。
演出剧目
《群英会》(金喜全,尚长荣,陈少云,安平)
2006年7月2日,农历丙戌年六月初七日,13时30分:“菊坛群星荟萃——金喜全展演月”第二场
“菊坛群星荟萃——金喜全展演月”第二场在逸夫舞台举行。
演出剧目
《罗成》(金喜全,王世杰)
2006年7月9日,农历丙戌年六月十四日,13时30分:“菊坛群星荟萃——金喜全展演月”第三场
“菊坛群星荟萃——金喜全展演月”第三场在逸夫舞台举行。
演出剧目
《吕布与貂蝉》(金喜全,熊明霞)
2006年7月16日,农历丙戌年六月廿一日,13时30分:“菊坛群星荟萃——金喜全展演月”第四场
“菊坛群星荟萃——金喜全展演月”第四场在逸夫舞台举行。
演出剧目
《周仁献嫂》(金喜全,史依弘)
2006年9月19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七日,晚:中国大戏院开业70周年庆典演出第一场
中国大戏院开业70周年庆典演出第一场。本场为复古庆典,按照1936年9月19日中国大戏院开业时候的活动安排,重温70年前的经典时刻。
演出剧目
迟金声等讲话
《跳加官》(魏以刚,窦骞)
《女起解》(王艳,朱锦华)
《群英会·借东风》(叶少兰,邓沐玮,朱强,杨赤,王平,奚中路,石晓亮,金喜全)
2006年9月27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初六日,19时30分:长安大戏院重张十周年演出第一场
长安大戏院重张十周年演出第一场,由北京京剧院演出。
演出剧目
《龙凤呈祥》(奚中路饰赵云,谭孝曾、谭元寿、谭正岩分饰刘备,杜镇杰饰乔玄,黄德华饰乔福,李鸣岩饰吴国太,邓沐玮饰孙权,梅葆玖、史依泓、李洁分饰孙尚香,张学津饰鲁肃,叶少兰、金喜全分饰周瑜,杨赤饰张飞)
2006年11月12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廿二日:2006年“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第二场
“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举行。第二场为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在读研究生班专场,演员有(按姓氏笔画):王平、包飞、田磊、吕洋、安平、朱福、张馨月、陈淑芳、金喜全、姜亦珊、倪茂才、唐禾香、常秋月、康静、黄丽珠、熊明霞、[[谭正岩]。
2006年11月25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初五日:2006年11月25日长安大戏院演出
长安大戏院本日演出京剧,由中国京剧院张火丁工作室演出。
演出剧目
《红鬃烈马》(张火丁,金喜全,熊明霞,邓敏,宋小川,寇春华)
2007年3月2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十三日,19时15分:“菊坛名将·走马换将”——湖北省京剧院领衔主演朱世慧、张慧芳莅沪演出第一天
“菊坛名将·走马换将”——湖北省京剧院领衔主演朱世慧、张慧芳莅沪演出第一天,由湖北省京剧院和上海京剧院联合演出。
演出剧目
《蜈蚣岭》(张晓波,吕蒙)
《玉堂春·起解、会审》(张慧芳,朱世慧,金喜全,陈少云,尹章旭)
2007年4月6日,农历丁亥年二月十九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4月6日演出
逸夫舞台本日演出京剧,由上海京剧院演出。
演出剧目
《穆桂英挂帅》(全本)(史依弘,陈少云,胡璇,金喜全,齐宝玉,徐建忠,任广平,杨东虎,何蕾)
2007年5月26日,农历丁亥年四月初十日,13时30分:“菊坛名角·走马换将”天津京剧院、上海京剧院联合演出第二场
“菊坛名角·走马换将”天津京剧院、上海京剧院联合演出第二场。
演出剧目
《白蛇传》(王艳(津),金喜全(沪),闫虹羽(津),高明博(沪),韩庆(津),朱何吉(沪))
2007年7月1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十七日,19时15分:上海京昆人才2007年调研汇报演出第一场
上海京昆艺术中心在逸夫舞台举办上海京昆人才调研汇报演出(一)。
演出剧目
京剧《斩经堂》(选场)(傅希如,郭睿玥)
昆剧《牡丹亭·花判》(吴双,袁国良)
京剧《群英会》(选场)(金喜全,严庆谷)
京剧《黑旋风李逵》(选场)(安平)
昆剧《双熊梦·男监》(张军,袁国良)
京剧《杨门女将·探谷、聚歼》(史依弘,谷好好,查思娜,刘少军,郝杰)
2007年7月21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初八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7月21日演出
本日逸夫舞台由上海京剧院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四进士》(陈少云,李军,张达发,金喜全,赵群,龚苏萍,齐宝玉,金锡华)
2007年10月3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廿三日,13时30分: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第一场
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在逸夫舞台举行。本日为京昆经典名段演唱会,上海京昆艺术中心老、中、青三代同台献演。
演出剧目
“开幕曲”京昆大乐队
京“行云流水”(旦行)(郭睿玥,隋晓庆,赵欢,董雪萍,查思娜)
京“行云流水”(生行)(范永亮,徐建忠,许锦根,傅希如,刘少军)
昆《刺虎》“叨叨令”(余彬)
昆《酒楼》“商调集贤宾”(袁国良)
京《玉门关》(金喜全)
京《四郎探母》(胡璇)
昆《从军行》(吴双)
京《珠帘寨》(王佩瑜)
昆《伤逝》(黎安,沈昳丽)
京《武家坡》(何澍,李国静)
京昆《桃花扇》(张军,赵群)
京《打龙袍》(王小砖)
京《铡美案》(唐元才)
昆《借扇》“滚绣球”(王芝泉)
京《坐宫》(李军,史依弘)
昆《寻梦》“品令”、“豆叶黄”(张洵澎)
昆《狗洞》“桂枝香”(刘异龙)
京《打严嵩》(陈少云)
昆《琵琶行》“长诗”(张静娴)
昆《痴诉》“斗鹌鹑”、“紫花絮”(梁谷音)
京《凤还巢》(杨春霞)
昆《拾画叫画》“颜子乐”(岳美缇)
昆《开眼上路》“解三酲”(计镇华,张铭荣,缪斌)
京《穆桂英挂帅》(李炳淑)
昆《八阳》“倾杯玉芙蓉”(蔡正仁)
京《曹操与杨修》“寂寞三更”(尚长荣)
京《九江口》(尚长荣,蔡正仁)
2007年10月6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廿六日,13时30分: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第二、三场
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在逸夫舞台举行。
午场(13时30分)为京昆同台折子戏。
演出剧目
《十八罗汉斗悟空》(严庆谷饰孙悟空)
《游园·惊梦·寻梦》(张洵澎饰杜丽娘)
《扫松》(计镇华饰张广才,张铭荣饰李旺)
《水浒记·借茶》(梁谷音饰阎惜娇,刘异龙饰张文远)
《徐策跑城》(陈少云饰徐策)
《玉簪记·秋江》(岳美缇饰潘必正,张静娴饰陈妙常)
夜场(19时30分)为京昆合演《白蛇传》,杨春霞(游湖)、赵群(结亲、酒变)、谷好好(盗草)、史依弘(金山寺、断桥、合钵、毁塔)分饰白素贞,蔡正仁(游湖)、张军(结亲、酒变、上山)、金喜全(下山、断桥、合钵、毁塔)分饰许仙,倪泓(游湖、结亲、酒变)、查思娜(金山寺、断桥、合钵、毁塔)分饰小青,吴双饰法海,金锡华饰艄翁,侯哲饰小和尚。
2008年1月23日,农历丁亥年十二月十六日,晚: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十周年汇报落幕演出暨第四届青研班毕业晚会举行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十周年汇报落幕演出暨第四届青研班毕业晚会《盛世梨园源远流长》在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隆重公演。整场晚会“百花齐放、继承创新、弘扬国粹、德艺双馨”的精神贯穿始终,以第四届青研班研究生演出为主,第一至第三届研究生参与助兴演出。
晚会以戏歌《咏梅》拉开演出序幕。在旦角流派联唱中,第四届青研班演出了《凤还巢》、《双阳公主》、《春闺梦》、《红娘》、《诗文会》、《红灯记》中的经典唱段。京、昆、梆、豫、雁五剧种合演精编版《大登殿》汇集了第四届青研班中富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戏演员杨仲义、许荷英、马宝旺、王红丽以及京剧老旦演员康静。朱福、金喜全、包飞联袂演唱《四郎探母》中《巡营》一场。谭正岩演唱《定军山》、倪茂才演唱《孙安动本》、杨少彭演唱《文昭关》王平演唱《三家店》、严阵演唱《曹操与杨修》、高彤演唱《淮河营》、裴咏杰演唱《赵五娘》。田磊演唱昆曲《长生殿·酒楼》,李静文、张淑景、黄齐峰、张宏伟、韩云江同演《青石山》。
此外,于魁智、李胜素、管波、王蓉蓉、迟小秋、李军、孟广禄作为前三届青研班优秀毕业生也在本场晚会中粉墨登场,为晚会增光添彩。青研班研究生在班主任杜鹏的指挥下,以一曲《今日痛饮庆功酒》为本场晚会,也为青研班十周年汇报演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08年2月10日,农历戊子年正月初四日:上海京剧院2008年迎新春京剧演唱会举行
上海京剧院迎新春京剧演唱会在逸夫舞台举办。上海京剧院三代同堂贺新春,气氛分外火爆热烈。参加演出的,有尚长荣与金喜全的《飞虎山》,李炳淑的《杨门女将》,陈少云的《追韩信》,还有史依弘、赵群、李国静、熊明霞、王佩瑜、李军、范永亮、唐元才、徐建忠、王小砖、胡璇、隋晓庆、杨楠等。
2008年5月23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十九日,晚:淮安人民大会堂2008年5月23日演出
本晚上海京剧院与江苏省长荣京剧院在淮安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菊坛名角走马换将”京剧经典剧目义演活动。演出开始前,宋长荣、王佩瑜、金喜全等上台捐款。此次义演现场捐款19000余元。
演出剧目
《四郎探母》(王佩瑜,熊明霞,金喜全,徐建忠,严海鹰)
2008年5月24日,农历戊子年四月二十日,晚:淮安人民大会堂2008年5月24日演出
本晚上海京剧院与江苏省长荣京剧院在淮安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菊坛名角走马换将”京剧经典剧目义演活动。
演出剧目
《吕布与貂婵》(金喜全,熊明霞,任广平,罗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