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粳41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南粳41(原名南京1272)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一个优质、高产的中粳稻品种,适宜于江苏省沿江以北、安徽北部、河南东部和山东南部作一季稻种植。2003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2001年参加江苏省淮南中粳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7.0公斤,居参试品种第二位,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6.30%,增产极显著;2002年区试平均亩产650.8公斤,居第二位,比对照增产4.15%,增产极显著,两年平均亩产653.9公斤,居第二位,比对照增产5.20%。在2001年区试中表现为产量高,穗粒结构协调,分蘖力较强,茎秆粗壮,熟相好,而且各项稻米品质指标达国标二级优质米,被推荐提前对参加生产试验。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0.05公斤,比对照增产3.44%,表现为产量较高,穗粒结构协调,熟期较早,结实率高,后期熟相好。

栽培要点:

1、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江苏省淮北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以5月上中旬播种为宜,苏中及宁镇扬丘陵稻区5月中旬播种。每亩用种量一般2.5-3公斤,直播稻每亩用种量4公斤。每亩秧田落谷量应依据秧龄长短和育秧方式而定,以稀播培育壮秧为原则。2、 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大田生产一般株行距4寸X7.5寸,每亩2万穴,每穴插3-4苗,基本苗7-8万栽后20-25天达到预期穗数。随后烤田控田,最高苗控制在30-32万左右,有效穗23-25万。3、 肥水管理该品种属穗粒并重型品种,穗型弹性较大,结实率较高,所以应在一定穗数的前提下主攻大穗。在肥料运筹上应采取(1)重肥促分蘖。栽后7天亩施尿素10-15公斤,7-10天后每亩再施尿素10公斤,保证栽后20天达到预期穗数。随后烤田控苗,最高苗控制在30-32万。(2)早施穗肥,保蘖争大穗。通过搁田,在叶色褪淡后,在穗分化前亩追尿素8-10公斤,这样既争取了部分动摇分蘖,提高了成穗率,为幼穗分化提供了充足营养。在第一次穗肥后8-10天,再追尿素4-5公斤,以后原则上不再施肥,确保抽穗前叶色褪淡。一般土质条件下,亩产650公斤产量,总施氮量应在20公斤左右,并注意N、P、K肥的配合施用。4、 水浆管理掌握浅水栽秧、薄水分蘖的原则,当每亩茎蘖数达到20万(预定穗数80%)时应及时排水软搁2-3天,以后上浅水3-5天,自然落干后再次搁田3-5天,以后干湿交替至孕穗,孕穗至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收割前一周脱水。5、 病虫防治用线菌清、施保克等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稻瘟病因各地生理小种不同,应加强防治,在破口期至抽穗期用“三环唑”、等药剂防治稻瘟病1-2次。其化病虫害防治同其它常规粳稻。[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