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川桥
文川桥建于宋代,原名清溪桥。宋绍兴八年(1138)县令刘国瑞任内重建,改名擢桂桥,后被洪水冲毁,元至正间(约在至正15~20年)马周卿主持重建,改名文川桥。明朝正统、景泰、成化、嘉靖、万历各代多次毁建。清顺治四年(1647年)又毁,顺治六年至八年县令王自成、田生玉相继修复,至今已历330多年,仍然坚固平稳。该桥2墩3孔全长50米,宽5米。是古代县城南门前的重要建筑,通向南线驿道的津梁,至今仍为城乡人民往来的主要通道。
文川桥建于宋代,原名清溪桥。宋绍兴八年(1138)县令刘国瑞任内重建,改名擢桂桥,后被洪水冲毁,元至正间(约在至正15~20年)马周卿主持重建,改名文川桥。明朝正统、景泰、成化、嘉靖、万历各代多次毁建。清顺治四年(1647年)又毁,顺治六年至八年县令王自成、田生玉相继修复,至今已历330多年,仍然坚固平稳。该桥2墩3孔全长50米,宽5米。是古代县城南门前的重要建筑,通向南线驿道的津梁,至今仍为城乡人民往来的主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