倴城
“倴”字,源于元代大将“倴盏”,在现代汉语里只有一个用途,即用于称呼滦南县人民政府驻地倴城。倴城,是历史上冀东四大名镇之一,因历史悠久,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地理位置重要而久负盛名。(四大名镇,惯称“开稻倴榛”,指“开平”“稻地”“倴城”“榛子镇”四镇)
关于这座历史古城,清光绪年间重修的《永平府志》、《滦州志》均有如下记载:“倴城,在州(滦州,今滦县)南六十里,元将那颜倴盏屯粮处,今镇北遗址尚存。”《滦州志》闾芬沟考中还这样记载:“倴城为栖粮之所,渠帅那颜倴盏领之……城久圮,遗址尚存。城名倴者,以此为据。”1980年,滦南县人民银行基建时,在中大街与文化路交叉口西侧清理出一通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七月为保护古城遗址而立的“共遵明禁”石碑,其碑文称:“倴城,无城也。而以城名,且命名皆有所取。考倴之义,别无所据,忆昔有那颜倴盏者,元将也,岂此地之得名欤,抑得之传闻……”从上述记载来看,倴城是因元将倴盏曾在此地屯粮集草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