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俊岗
基本资料多俊岗,男,1964年生。汉族 ,中共党员,教育学硕士,副教授。现为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文法院院长。
教育背景2003年9 月——2006年5 月在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攻读中外教育史专业,2006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82年9月——1986年7月在河北大学教育系学习学校教育专业,1986年7月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93年——199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学习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2003年参加教育部高教司的《教育部高校系主任管理》培训
2003参加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管理法规与政策》培训
2003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置》培训
2004参加河北省教育厅《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
2003参加河北省教育厅《教育法制》培训
资格证书1986年获河北省教育厅颁发的高等院校教师资格证书
2006年获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 资格证书
2003年获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资培训师资格证书
社会职务河北省创造、创新学会常务理事;
河北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理事;
河北省高等师范教育学会理事;
河北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
河北省心理学会理事;
河北省教育学会会员;
沧州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沧州市家庭教育协会会员。
沧州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专家评估组委员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校刊编辑委员会委员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校刊责任编辑、副主编(兼)(1996-2000年)
工作经历
2008年9月至今任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文法院院长;
2007年7月在北京投资集团教育研究院工作,了解集团教育状况;
2007年8月在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工作,任文法院常务副院长
1986年——2007年在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工作,担任心理学课程、教育学课程教师、教育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基础教育部副主任、教育心理学系主任。
多年来始终注重以强烈的成就动机支配自己的工作,力求从更为概括的高度去领悟与把握问题,深信理论意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指导意义,不断尝试改造并创新适合现实工作的新思想、新方式、新途径。保持谦虚的求学态度与利他的品格修养,坚持深入现场实际的工作作风,保持忧患意识,坚持质量办学的工作方向。 学术研究坚持社会应用与前沿探索,研究方向现主要致力于创新理论与实践、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教育理论、心理理论与心理技术的探讨与应用;并积极关注社会公众的教育与心理需求,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开展社会公众的心理调适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学的功效。 主持两项省级研究课题;完成师范专科学校师范类师范课程的整体课程设计、教材的改革与编写工作。编写8部高校专业教材,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教授课程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经管院《管理学》、全校选修课《头脑智慧创新》;
曾教授的课程:
1、讲授过的管理科学类课程:《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组织设计与管理》、《岗位分析》、《人力政策与法规》、《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
2、讲授过的心理科学类课程:《消费心理学》、《顾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创新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婚姻心理学》;
3、讲授过的教育科学类课程:《中外教育管理史》、《学校管理学》、《普通教育学》、《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法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评价与督导》、《家庭教育学》等课程 。
奖励、荣誉称号河北省教育厅教育干部培训先进个人;
沧州师专 "十佳"青年教师;
沧州市优秀教师;
获沧州市人民政府的记功、记大功和模范工作者的嘉奖。
研究领域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管理、实用心理学与婚姻心理学、人力资源组织的创建与诊断、人才测评技术
主要研究项目1.主持河北省教育厅的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评价》(编号:40211082)研究工作。
2.主持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专科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设计与教育培养过程、策略的实验研究》(编号:XHX No.017112)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成果(一)课程改革:主持学校师范类各专业师范课程的整体课程设计、教材的改革与编写工作,主持编写完成有
1、《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1997);
2、《素质教育概论》(2003);
3、《心理学基础》(2003)。(二)编写的著作:1、省教育厅师范处组织编写的继续教育丛书系列:《学习心理与教学--多元智力与教学》(2005年1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2、省教育厅师范处组织编写的继续教育丛书系列:《教育哲学--教育哲学发展趋势》(2004年7月,河北大学出版社)。
3、《心理学教程》--气质、性格、能力(副主编,2003,中国物资出版社);
4、《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问题解决时的功能变通》(1998,天津教育出版社);
5、《学校教育学--教学过程和原则》(1998,南开大学出版社);
6、《学校心理学--记忆》(1998,河北人民出版社);
7、《心理自我测定》(主编,1997);
8、《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主编,1997)。(三)论文部分1、袁世凯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硕士论文)
2、《学风嬗变的历史警示》(廊坊师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创新活动的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分析》(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6月第2期)。
4、《师范院校必须重视教育科学的实践》(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s1期);
5、《培养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素质》(沧州师专学报 2002年04期);
6、《师范院校应建立模拟性实习的运行机制》(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02期 );
7、《中专在校生恋爱现象增多的原因及对策》(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02期);
8、《素质教育实施的整体思考》(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7年01期);
9、《学习过程的七阶段模式及其教学原则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7年04期);
10、《师范院校应突出与重视教育科学的实践作用及其地位》(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3期);
11、《教师要为迁移而教》(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01期)。
参赛获奖1、《课堂教学创新--创新心理学课堂实录(影像类)》(2002,获河北省教育厅课堂教学创新一等奖);
2、《利他行为研究》(2001,河北省社会心理学学会一等奖)。
媒体述评多次应邀在《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沧州电视台》、《沧州人民广播电台》、《沧州日报》、《沧州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有关教育与心理问题访谈。
更多个人资源:google(谷歌)搜索资源 或 王朝搜索资源(一)《燕赵都市报》:1、《打开贺卡,"噌"地蹿出两个骷髅》(2006-12-22)
2、《古怪村汉制造连环爆炸案 嫌疑人已服毒自杀》(2006-12-11)
3、《小小少年为何如此漠视生命》(2003年07月11日);
4、《泊头一小学生买闹钟不成喝农药 ,经抢救已脱离生命危险》 (2003-08-24)《河北日报》;
5、《为逃5毛钱车票竟教孩子作假 》 (2001-04-05 )《河北日报》;
6、《(图文)11岁小姑娘只因没听班长话,头发险被拔光》(2003年08月29日)《燕赵都市报》;
7、《同出一班的“少年大学生”》(2006-07-09)
8、《中华传统礼仪是“废柴”? 中学生留言值得深思》(2004-03-16) 《燕赵都市报》
9、《校园暴力诱因多多》(2004-8-23 )《河北法制报》、《燕赵都市报》
10、《小学起名“森林•狼” ,专家称有张扬个性的空间》(2004年04月05日)《燕赵都市报》 11、《孩子, 你只要坚持一点点》(2004-11-22 )《燕赵都市报》(二)东方大学城《准备好了吗?》大学城报第00057期(三)河北电视台:第六频道《激情大碰撞--沧州版》(2003-8);(四)沧州电视台:1、《早期教育》;
2、《狮城视点--走进特长班》;
3、《狮城视点--学生竞争上岗》;
4、《狮城视点--你会做家长吗?》;
5、《今晚报道-假日去图书馆读书》等;(五)沧州人民广播电台:1、《"非典"时期的心理调试与情绪稳定》(2003-5-25);
2、《高考前夕、考场与考后的心理问题》(2003-6-3);
3、《预防青少年犯罪话题》(2004-5-30)(六)《沧州晚报-沧州视点》访谈栏目:1、《传销者的心理历程》(2004-4-);
2、《家庭教育访谈》(2002-3-2)(七)《沧州日报-教育板》访谈栏目1、《"偏才" 到底能走多远》(2003-9-4);
2、《新课标这餐饭,学生怎么吃》(2003-8-21);
3、《学生"难为"老师,教学可以相长》(2003-7-31);
4、《让少年安全度过"心理断乳期"》(2003-7-24);
5、《暑假大补:愿打愿挨?》(2003-7-17);
6、《"尖子生"高考失误易出现行为失常--专家说,允许孩子宣泄,但家长心理引导要跟上》(2003-7-3);
7、《今年高考作文三问》(2003-6-12);
8、《"成功高考全接触"系列报道之实用篇:细节莫忽视,轻松上考场》(2006-6-5);
9、《监考人不要看着考生答题--心理专家称这容易分散考生注意力》(2006-6-5);
10、《"成功高考全接触"系列报道之心理篇:走出心理误区,调出最佳状态》(2006-5-29);
11、《"非典"聚集可能造成不良情绪"传染"》(2003-5-29);
12、《"佳肴",端给学生自己尝》(2003-5-8);
13、《破"蚕"而出》(2003-5-1);
14、《今天的老师怎么当》(2003-2-2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