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超二号
审定编号:SD001-2004
审定单位及时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4年5月9日审定通过。
选育单位: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云南省玉溪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该品种系超级稻课题组从国际水稻所提供的新株型(超级稻)材料96IRNPT94-10(沈农89-366 / Ketan lunbn // 秋光/Sengkeu)中选育出的优质、高产、高抗稻瘟病新品种; 1996年10月到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考察时,从田间筛选了一个单穗(田间编号NPT94-10 ,F3代);1997年在玉溪北城种植,在田间分离出不同结实率、株高、株型的单株,我们选取了结实率较高,株型好,剑叶直立,株高适中的1号单株,冬到海南加代,结实率较好; 1998年在玉溪北城田间种植,选择1个稳定株系,1998年冬到海南加代繁殖,表现为;株型好,结实高,性状稳定,全部混收;1999年同时在北城进行不同密度特性鉴定,三个密度折合产量790.82千克/亩,比对照品种“合系39号”产量412.33千克/亩,增产显著。1999年冬天到海南岛繁种; 2000年定名为“滇超2号”,同时在玉溪、保山、曲靖、文山、楚雄、等地州进行多点试验示范。
主要特征特性:
1、形态特征: “滇超2号”苗期植株矮壮,移栽后不易换苗,分蘖期长势旺,分蘖力强,表现为:前期叶片略披散,充分利用光能,拔节孕穗后,叶片直立,抽穗集中,穗层整齐,剑叶角度小,直立、内卷,卷叶指数为0.244,株型较紧凑,株叶型配置好,成熟期褪色好,青秆成熟,谷粒黄色,落粒适中。一般株高95㎝~105㎝,有效穗40~50穗/平方米,每穗总粒130~170粒,结实率85%~90%,千粒重22.5g~25.0g。中等落粒,谷粒色泽较好。
2、生育期适中:全生育期175~180天。
3、抗病性:据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及多点试验示范表明,高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省区
域试验表现:白叶枯病零星发生,叶瘟未发生,穗瘟病率发生轻微,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4、食味品质优良:经云南省农科院测试分析中心测定,糙米率83.8%,精米率73.0%,整精米率69.8%,直链淀粉含量15.14%,软胶稠度(胶长72.5mm),糊化温度6级,粗蛋白含量7.2%,食味优、饭味足,其主要指标均达新的国标优质稻谷1级标准。
5、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适宜海拔1400m~1750m范围种植,后期耐寒性强。 产量表现:2000年玉溪北城点省中海拔地区新品种比较试验,产量734.17kg/亩,比对照(合系24)增189.67kg/亩,增34.83%;比“滇系7号”增124.17kg/亩,增20.36%。
云南省区域试验:2001年在全省10个点的平均产量674.4㎏/亩,居第二位,较对照增41.15㎏/亩,增6.19%,增产极显著;2002年平均产量613.7㎏/亩,居第三位,增产极显著。两年综合平均产量644.05㎏/亩,居第三位,较对照增产37.95㎏/亩,增6.26%,增产极显著,两年产量位次变幅不大,属丰产性好、稳产、适应性广、抗病品种。
2002年易门县示范87.47公顷,经多点对比验收“滇超2号”0.9公顷,平均产量11.52吨/公顷,比当地主栽品种,综合平均产量10.02吨/公顷,增14.97%。
试验示范面积及效益:
1、试验示范面积:2000年90.5亩; 2001年12303.6亩; 2002年82596亩;2003年151528亩;合计246518.1亩。
2、增产效益:根据各地州、市(县)提供的应用证明累加结果,2001年至2003年共增产稻谷1543.133万公斤,直接经济效益1975.918万元,节支81.753万元。
3、生态效益: 该品种抗性较好,降低了农药使用量与使用次数,节约了劳动力,避免了环境污染,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之目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滇超2号”经多点省区域试验及多点生产示范表明:该品种株叶型配置好,前期叶片略披散,能充分利用光能,拔节孕穗后,叶片直立内卷,卷叶指数为0.244,抗稻瘟病,中抗稻曲病,丰产性优,穗大粒多,结实率高,耐寒性好,成熟期褪色好,青秆成熟,谷粒黄色,落粒适中;在高肥力田块种植更能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适宜海拔1400米-1750米地区种植。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前晒种1~2天后,泡种时用“浸种灵”或“施宝克” 等药剂浸泡,时间不少于48小时,进行种子消毒,预防恶苗病。
2、扣种稀播培育壮秧:薄膜湿润秧每亩秧田播种量35~40公斤;旱育秧如小苗移栽每平方米播种90~110克;中苗移栽每平方米播种70~90克,适时早栽。
3、适宜的群体起点是协调群体数量与个体质量的重要环节,基本苗过多,群体过大,个体发育不良,穗小粒少,达不到高产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旱育秧移栽中上肥力田块每亩移栽2~3万丛,中下等肥力田块亩栽2.5~3.5万丛;水膜秧亩栽3~4万丛;每丛2~3苗为宜。
4、肥料运筹:由于旱育秧具有根系发达,肥料的吸收利用功能强等优势,所以在肥料运筹上,须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施磷、钾肥。在重施底肥(中层肥)的基础上少施分蘖肥,合理施用早穗肥(视群体而定),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优势。肥料的前后期用量以苗肥(底肥和分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为8比2或7比3较好。一般穗肥施用时期以主茎幼穗长0.5厘米左右为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