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文选
简介邓小平著作、讲话选集。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至1993年,已出版3卷。《邓小平文选(1938~1965)》,1989年8月20日在全国公开发行。《邓小平文选(1975~1982)》,1983年7月1日在全国公开发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93年11月2日在全国公开发行。前2卷再版时,分别改称为《邓小平文选》第一卷、《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95年9月1日《邓小平文选》(全三卷)线装本发行。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集中了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以前28年中的重要文章、讲话共39篇。其中30篇为第一次公开发表。文选收入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9篇,解放战争时期的著作7篇,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著作6篇,到中央工作后的著作17篇。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收入邓小平在1975~1982年中共十二大以前的讲话、谈话共60篇。文选收入1975年的著作9篇,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著作17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讲话、谈话34篇。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1982~1992年期间的重要著作,共119篇。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曾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1987年2~7月)》等小册子和报纸上发表过的著作,这次编入文选时,又作了文字整理,许多篇根据记录稿增补了重要内容。文选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作为开卷篇,以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作为结束篇。
3卷《邓小平文选》是一个整体。第三卷以及10年前出版的第二卷,展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形成的历史全貌,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华。
《邓小平文选》的语言艺术读《邓小平文选》,那博大精深的内容,准确鲜明的表达,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仅就此作以粗浅的分析。
一、高度的概括力
开短会,讲短话,办实事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卡特亲切会见,就在两位领导人含笑握手的一刹那,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竞相揿动着镁光灯,记录下这历史的伟大时刻。这时邓小平以他出众的外交智慧和语言表达艺术说:“这是两国人民在握手。”表现出他特有的简练、精辟、机智过人的语言风格,受到国际舆论的好评。在中美关系历尽艰辛、逐步好转的历史点上,两国领导人相遇,似有万语千言要说,但在两人握手的一瞬间,又不可能说得太多,这时,邓小平同志用九个字就高度概括了伟大的时代背景和中美两国人民及领导人的共同愿望,真是千锤百炼之言,远见卓识之语,表现了中国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的崇高形象。
邓小平的语言高度概括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短语概括
他在《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一文中,谈到对于“国际局势”的态度时说:“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这段话连用了三个四字格短语,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概括了我们对国际局势的态度,接着又用偏正结构的短语,强调了我们要立足做好我们自己的事。短语形式整齐,节奏明快,语言简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二)序语提示
他在《军队整顿的任务》一文中指出:“由于林彪一伙的破坏,军队建设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在座的许多同志也有这个感觉。我想了一下,有五个字。”“一是有点肿。……”“二是有点散。……”“三是有点骄。……”“四是有点奢。……”“五是有点惰。……”这种方法即古人所谓“提纲挈领法”,不仅简明扼要,而且条理清晰,便于理解,便于记忆。
(三)画龙点睛
在邓小平讲话和文章中,几乎每篇都出现“点睛语”。例如:“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核心就是反对党的领导”,“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等等。这些点睛之笔一语破的,抓住根本,击中要害,极为有力。
二、极富穿透力……(节选自《应用写作》1995年第6期《<邓小平文选>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