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一、保护区概况: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区1993年经韶关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境内。199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9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霞地层、丹霞地貌与珍稀动植物资源,特别是黄腹角雉和白颈长尾雉。
二、地理位置: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境内,韶关市东北45公里,湘、赣、粤三省交界处。
三、丹霞地层、丹霞地貌:在距今1.4亿年到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到距今7000万年以后,低壳上升而逐渐遭受侵蚀,在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发生多次间歇上升,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 类似于丹霞山的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红色碎屑岩地貌被称为“丹霞地貌”,就是20世纪30年代以丹霞山为代表而命名的。这里的丹霞地貌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多样性和不可替代性,也是这类风景名山的典型代表。丹霞山在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发育过程以及自然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中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科普旅游和教学实习基地。 在目前我国已发现的3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其中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造型最丰富、风景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科研价值和科普教育价值,同时也是开展地质旅游的胜地之一。
四、珍稀动物资源:黄腹角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长约50~65厘米。雄鸟上体栗褐色,满布具黑缘的淡黄色圆斑。头顶黑色,具黑色与栗红色羽冠。飞羽黑褐带棕黄斑。下体棕黄。脸部裸皮朱红色;有翠蓝色及朱红色组成的艳丽肉裙及翠蓝色肉角,于发情时向雌鸟展示。雌鸟棕褐色,密布黑、棕黄及白色杂斑。
黄腹角雉栖息于海拔600~1600米的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内。以蕨类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为食,尤对交让木的果实及叶有依赖性。繁殖期3~6月份,雄鸟有复杂的求偶炫耀。在树上筑巢,十分简陋。每窝产卵3~4枚,由雌鸟孵卵28天出壳,雏鸟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