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观野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道州观野火》是唐代诗人吕温的诗作。这首诗赞颂的是野火,诗写野火并非好事,却有涤秽驱毒、敬邻助稼,以及分辨萧兰和玉石的功能,从而使百姓受益。全诗充溢着“奇逸之气”。

作品名称:

《道州观野火》

创作年代:

中唐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作者:

吕温

目录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作品鉴赏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道州观野火

南风吹烈火,焰焰烧楚泽[1]。

阳景当昼迟,阴天半夜赤。

过处若彗扫,来时如电激。

岂复辨萧兰,焉能分玉石。

虫蛇尽烁烂,虎兕出奔迫[2]。

积秽皆荡除,和气始融液。

尧时既敬授,禹稼斯肇迹[3]。

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

家有京坻咏[4],人无沟壑戚。

乃悟焚如功,来岁终受益。[1]

注释译文[1]楚泽:春秋时楚国的疆域南到洞庭湖之南,这片疆域称楚泽。诗中代指道州野火之处。

[2]兕(sì):古代犀牛一类的兽名,皮厚,可制甲。

[3]斯肇迹:尽快速生长起来的迹象。斯,通澌,尽。《吕氏春秋·报更》:“斯食之。”肇,敏捷,引申为快速。

[4]京坻(chí):即坻京。坻,水中高地;京,高丘。《诗经·小雅·甫田》:“曾孙之庚,如坻如京。”后因以形容丰年堆积如山的谷物。[1]

作品鉴赏王士祯曾评论吕温说:“诗非所长,赞颂时有奇逸之气。”该诗可证。这首诗赞颂的是野火。野火并非好事,却有涤秽驱毒、敬邻助稼,以及分辨萧兰和玉石的功能,从而使百姓受益。全诗充溢着“奇逸之气”。[1]

作者简介吕温(772—811),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济县西)人,祖籍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东)。初从陆质学《春秋》,从梁肃学文章。798年(贞元十四年)中进士,又登宏辞科。与韦执谊、柳宗元、刘禹锡友善,尤为王叔文所器重,迁左拾遗。804年(贞元二十年),以待御史出使吐蕃,至806年(元年元年)还朝。因未参与“永贞革新”而免遭贬谪,得以升迁。808年(元和三年),因与宰相李吉甫不和,被贬为道州刺史,后调任衡州,很有政绩。世称吕衡州,卒于任上。[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